【#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医学伦理学》,欢迎阅读!

医学伦理学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医学伦理学,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医学伦理学有了一定得了解,下面我将介绍一下我对医学伦理学一些浅薄的认识及学后体会,并将对器官移植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进行论述。
医学伦理学就其概念而言就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通过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我了解到医学伦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健康和疾病的概念。②医患关系。③生殖技术。④生育控制。⑤遗传和优生。⑥死亡和安乐死。⑦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和卫生政策。
我们的老师曾说过“不懂医学伦理学的医生不是合格的医生”,这就说明了医学伦理学对于医学生的重要性,其重要性总结来说就是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树立崇高的医学风尚、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完善现代医学新体系。医学伦理学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又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一个医生行医治病的必然条件,因此对于它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器官移植作为医学伦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面临了许多伦理学问题。但是由于供体器官来源短缺,器官难以长期保存,各种并发症难以预防,抑制免疫问题复杂,手术难度大等障碍等原因,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已成为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首要社会和伦理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受体的如何选择的问题。
供体器官的来源有活体供体和尸体供体两类。而尸体供体则是目前器官移植的主要供体,占到了 97%以上,其伦理问题主要是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和死亡标准问题。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使得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都认为捐献死者器官是不孝义之举。因此,死后愿捐献器官的人和同意捐献亲人器官的人往往微乎其微。即使摒弃了这些传统观念,还有供体死亡时间的确定问题。供体器官必须是活器官,这是器官移植的前提。为了提高移植后的成活率,要求供给器官越新鲜越好,那么什么时候可以从“尸体”中拿出器官,成为器官移植的首要问题。当代中国仍沿用传统标准,脑死亡标准尚未确定在死亡判定上,究竟按什么标准判定死亡在临床上至今没有一个明确规定,以致医生无法确定摘取器官的确切时间。
尸体器官移植还涉及到死囚器官的伦理问题。从医学伦理的角度来看,如果死刑犯自愿同意捐献器官,是可以得到伦理学辩护的,此时应考虑是否可给予死刑犯一个赎罪的机会。但死刑犯处于弱势地位,很难确定死后表示愿意捐献器官。此外如果死刑犯的器官适合于移植,受体在使用他们的器官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心理负担,即担心自己会变得像犯人那样易冲动和易犯罪。如果今后要大量利用死囚的器官供移植,有关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就会引起社会问题。
活体供体是指从活的供休身上摘取某 一成双器官中的一个,或某一器官的一部分。供体器官被摘除以后是不能再生的,自身的健康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损。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提倡,但必须同时考虑其基本的健康利益不受侵犯。活体供体 的另一个伦理问题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u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