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还有必要吗

2022-08-18 15:5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还有必要吗》,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必要,还有,进行,孩子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还有必要吗? 赵忠心

两个妈妈关于孩子劳动教育的对话

晚饭后,超市售货员李阿姨到幼儿园刘老师家里串门,看到刘老师四岁的女儿兰兰正在刷碗,她十分惊讶:

哎呀呀!刘老师,你们的兰兰这么小都会刷碗了? 刘老师热情地请李阿姨坐在沙发上,说:

她刚开始学,还不太会刷。不过,我们兰兰刷得很认真,进步也很快,一次比一次干净。 刘老师扭头大声对女儿说:

是吧?兰兰。女儿听妈妈当着阿姨的面夸奖她,抿着嘴笑了笑。 李阿姨触景生情,不禁感叹地说:

我们那六岁的臭儿子,都快上小学了,懒得出奇。就连洗脸洗脚、穿衣服脱衣服这些事都懒得干,也是要我或他爸爸替他干。每天为照顾他,我和他爸爸忙得团团转,都快累死我们了。这孩子!

因为是多年的老邻居,很熟悉,刘老师说话也很直爽,就对李阿姨说:依我看,小孩子不干活儿,不是孩子懒;恐怕是你们做父母的,没有注意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吧?

劳动教育李阿姨一听到劳动教育这几个字,不禁愣了一下。她更直爽,直言不讳地说: 我实话跟您说吧,我可不想让我的儿子长大以后,和我们一样当个臭工人了。您看,我和他爸爸,从小就知道干活儿,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了个臭工人,又没地位又没钱,现在又都下岗了。这不,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么个超市售货员的差使,每个月挣那么仨瓜俩枣,也就够打两瓶子醋的。现在这个社会,还得有知识。依我看,有那教孩子刷碗的工夫,还不如教孩子认几个字、做几道算术题呢。

这两位妈妈关于劳动教育的对话很有典型性、代表性。

现在,许多年轻父母把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跟孩子的成才对立起来,这是缺乏远见卓识的表现。 中国的孩子家务劳动时间少得可怜

调查,我国城镇的中小学生中,有大约有50%根本不参加家务劳动或每天只参加十分钟的家务劳动。中小学生每天平均参加家务劳动时间为1132分钟。 而外国中小学生每天参加家务劳务的时间是多少呢?

美国为12小时,泰国为11小时,韩国为07小时,英国为06小时,法国为05小时,日本为04小时。

显然,我国中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比外国学生少得多。不少中小学生在家里还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生活。

学龄前儿童参加劳动的情况就更差。有的孩子,已经五六岁了,早晨起床时,就像个小少爷大小姐似的,懒洋洋地伸着胳膊伸着腿让家长给穿衣服。有的上完卫生间,还等着家长给他擦屁股。有不少的孩子在家玩玩具,把玩具扔得满世界都是,然后扬长而去,真是油瓶子倒了都不扶。家里被弄得乱七八糟,就像遭到入室抢劫了似的。家长每天得跟在后边,一遍一遍地不停地收拾,累得家长精疲力竭,不停地抱怨。 劳动教育越早进行阻力越小,效果越好。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般不是孩子不愿意做,主要是家长不让。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这么早进行劳动教育没有什么价值,长大点儿再说。

其实,正是因为孩子小,不大懂事,才更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大好时机。小孩子天生地就好模仿,喜欢动手动脚,愿意做事情,可以说这是孩子的天性。凡是他们没有做过的事情,就越觉得新鲜,就越想试着做。他们并不把劳动当成一种负担,而当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家长要抓住这个机会因势利导,经过多次的重复和练习,孩子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当他们自己会做这些事情以后,不仅生活能自理,还会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增强独立意识和自信心,激发学会做更多事情的愿望。


而有些做父母的,嫌他们笨手笨脚净添麻烦、帮倒忙,觉得还不如自己替他们做省事省心。可不总让他们学着做,就永远不会做,不乐意做。等到长大了再学做,可能就会视为是一种负担,不想学,不想干了。这不赖孩子,是家长自己造成的。

容易教的时候不教,难教了再教,自然效果不好。劳动教育还是越早进行,阻力越小,效果越好。

可以把知识教育跟劳动实践结合进行

有的家长认为,过几年孩子要上学,应该先识字、数数,就像文章开头说的李阿姨说的那样。这是把智力开发和劳动教育对立起来。

实际上,早期智力开发可以与劳动教育统一起来。小孩子思维特点是具体行为思维和形象思维,学习是要在活动中进行。单纯用教具教小孩子识字、数数是比较枯燥的,效率比较低。在劳动过程中进行智力开发,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一举两得。不仅进行了劳动教育,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相关的知识。

比如,教孩子学习洗碗,就可以边洗碗,边数数,边认字。

家长做饭摘菜,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干活儿,学习摘菜,教孩子认识蔬菜名目、蔬菜养分,知道多吃蔬菜的好处,也可以教孩子识字。

家长钉木箱,小孩子一定很喜欢观看,可以在劳动的过程中教孩子使用锤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孩子数砸钉子的次数和个数,教孩子认识钉子木版木箱几个字,等等。

像这样边教孩子干活儿,边进行知识的启蒙教育,把劳动教育和智力开发结合起来进行,不更有趣,效果不更好吗?

引导孩子参加劳动好处很多

引导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主要还不是要孩子分担家长多少家务劳动的负担,而主要是进行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增强家庭责任感,培养劳动习惯、吃苦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中国有句古语:勤能补拙。在劳动实践中培养了勤劳的优良品质,能够迁移到读书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有勤奋的精神,即或是笨拙一些,也能把学习工作搞好。通过家务劳动,还能在劳动中感受到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巨大心血,从而更加爱戴、孝敬父母。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四百六十五名少年儿童所做的长达二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活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活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活的孩子长大后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此外,婚后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看来,参加不参加家务劳动,参加家务劳动多少,对孩子未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容忽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nW.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