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教学要入诗境,悟诗情

2022-12-29 01:0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古诗教学要入诗境,悟诗情》,欢迎阅读!
诗情,古诗,教学
谈古诗教学要入诗境,悟诗情

一、诗史结合

世人所表达的情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在的时代背景是有密切关系的。如《示儿》这首诗歌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表面的意思并不难,要体会到陆游那种执着、炽热、坚定的爱国热情就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课前最好向学生推荐有关资料、书籍,让学生知道金兵入侵,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那段历史知道陆游一生都在为祖国统一而努力。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但悲不见九州同字所含的分量。 二、想象感悟

诗歌的语言精练,只有短短几十字,但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要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挖掘诗中蕴含的深层次得意思。《山行》一诗中写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林让作者流连忘返到底怎么美?与二月花想比作者更爱霜叶这是为什么?这些诗人并没有直接写出来,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和含蕴美。我在教学这首十诗先问学生:“‘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怎么解释?生答:经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诗意是解释对了,但诗味全无。于是追问:想象作者眼中的枫叶是怎样的?生答:枫叶火红火红的,与霞光相互映衬,显得更美了!”……在学生体会到枫林之美后,再问:诗人更爱枫叶的原因是什么?使学生明白了这句诗不但写出了枫叶的娇媚红艳,更赞美了枫林在同秋风秋霜搏斗中显示出来的旺盛的生命力。

三、诗画结合

晁以道在《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诗》中说:画写物外形,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中画中态我们也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国古代诗词中山水诗占有相当的分量,即使不专写山水,


也多借助大自然景物的形象来抒情言志,以表达深渊开阔的意境。教学这一类古诗,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鲜明生动的景物形象,感受一种内在的意趣。杨红雁老师在教学《咏鹅》时,让学生想象:鹅的样子怎么样?鹅摇摆着走向河里的样子是怎样的?在水里游时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最后请学生把想象的图画画下来,把自己的画讲给别人听。通过这一想一画一讲,鹅在水中悠然自在漂浮的样子就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四、咀嚼品味

古代许多诗人为了写好一首诗,往往反复推敲,锤字炼句,使一些极平常的字表现出无穷妙趣。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大家熟知的一字诗的故事,推敲的典故,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可见教学古诗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诗中传神的一字一句,引导学生咀嚼品味。孙双金老师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先让学生说说绿字该如何解释。再向学生讲述王安石炼字的故事,让学生逐个把”“”“”“等字放入诗句中,和绿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春风给江南带来的绿色,给读者以鲜明的色彩感和生机感。明媚的春色,引发了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有情才有诗,有情才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就让我们的学生走入诗境,去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jy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