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广告时代你不可不知的十大消费陷阱》,欢迎阅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范文大全
广告时代 你不可不知的十大消费陷阱
我们每天的消费,都会面对各式各样的消费诱惑,免费体验、折扣促销、赠送礼品等等优惠消息铺天盖地,五花八门,叫人难辨真假,防不胜防,稍不留心就跳进商家的消费陷阱,花了冤枉钱,还受窝囊气。如今广告信息如此过剩,我们更应该学会透过重重伪装看透本质,严防我们身边的十大消费陷阱。 一、返券循环消费
返利促销可谓是现行的最大的消费陷阱,现在很多商场和网上商城都会搞一种返券活动,例如满200返200,从表面上看,好像可以花一样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了。而实际上,返券在使用上都有非常多的限制,例如只能在8:00-8:30消费,或者必须再购买200元的其他商品才能用返券抵现,结果是消费者不仅得不到便宜,反而因为要用完所得的返券而继续消费,最后花了更多的钱,掉进循环消费的陷阱。
在返利促销活动里,商场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从一定程度来说,返利促销是商家有效增加营业额的手段,由于现在商家竞争太过激烈,价格战往往使自己元气大伤,只有返券形式促销活动才既稳定又见效;另外法律的管制并不完善,没有一个平衡的限制,这使得商家可以尽情发挥,捞取更多的利润;部分消费者也只是看到了返利的表面,没有深入分析实质,也没有确定好自己的消费需求,结果跳进商家为你精心设计的陷阱。 二、先付款后发货
先付款后发货这种方式,从理论上讲就是对消费者就是不利的。你想,钱都到了商家手里,谁占据了主动权?商家都没有任何的行为约束了,你的权益谁来保障?所以商家迟滞发货是常有的事,弄不好人去钱空都有可能。不要以为他们怕货发出去收不到钱才要预付款,现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这么强大和规范,怎么样不能保障支付的安全性啊,用得着拿消费者的利益来做赌注吗?
所以消费者要注意,预付款方式实在不靠谱,有那么多货到付款的有质量保证的商家,为什么还要选择预付款的支付方式呢?那些不知名的小商城,你预付款后靠什么得到保证?靠法律的管制吗?靠后来的投诉吗?有那功夫,还不如找一家货到付款的信誉高的商家。放心商城告诫消费者,购物,尤其是网上购物,能不预付款就坚决不预付款,货到付款才是商家有实力、有信誉的表现,才是最安全的支付方式。 三、所谓健康讲座
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某著名保健品公司,以电话邀请或者路边发放传单的形式,集合一部分老年人朋友,举行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地点一般都在附近的体育馆、活动中心等隐蔽场所。他们声称特聘著名“专家”主讲,而这“专家”则全部是“江湖专家”。
讲座上主持人声情并茂,“专家”言辞凿凿,不时播放一些老年人得病时的夸张图片,刻意渲染恐怖气氛。时候差不多了,他们便说可以为老年人免费体检,结果是一查什么病都有了,还说幸亏现在查的及时,否则对健康的影响会非常的大。老年人就坐不住了,顺利进入不法分子设的诱导圈套。
这些不法分子摸准老人病急投医、求医心切、识别能力差的心理,往往鼓吹这些保健品为“神丹妙药”,包治百病。刚才查处的毛病,只要购买此产品,包管药到病除,并且还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如果你说没带现钱,他们还会热心提供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货送到家再付款,听上去真是贴心,服务也真是到位,这厂家一定靠得住,于是不假思索地订购。老年人的心理早就被他们摸的一清二楚。然而这所谓的灵丹妙药却往往是小作坊产品,非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安全性也不靠谱,而且基本没什么疗效。
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范文大全
消协提醒:保健品作为老年人追求健康的首选,需求量在不断增大,不法分子趁此机会,利用老年人的怕得病、好糊弄的特点虚假宣传,以产品体验、免费健康讲座、免费体检、赠送小礼品、送货上门等形式“忽悠”消费者,请老年朋友千万要提高警惕。
购买保健品,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大品牌的保健品商家和网上商城都可选择。现在较大的B2C淘宝网、京东商城和当当网等都有保健品专柜,质量都会有保证,只是缺少相应的专业咨询服务支持;另外放心商城等保健品的垂直商家,由于是做细分市场,用更多的精力做更精确的产品,所以更为专业。消费者可以按需选择购买方式。 四、产品强卖
一些商家如美容美发店等,利用某些消费者胆小怕事的特点,推出一些优惠套餐。但是在不通知你的情况下给你使用一种产品,用完后才告诉你,这种产品不在我们的促销范围,需要另交100元;或者给你说,根据你的发质,我们推荐你做头发软化的处理,那样看起来更帅气等等,有些消费者就不好意思拒绝,任他们摆布。而他们“好心”为你推荐的,大多价格不菲,回家再后悔已经为时晚矣。
所以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记住,他们不是为你好,只是为你兜里的钱好。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消费立场,不要听两句好话就不知道东西南北,说你身材好、皮肤好、头发好等等就任由他们推荐产品了。切忌如果不是自己需要的,要坚决予以拒绝,不要担心他们的服务态度会变差,大不了不在这里做。
另外事先一定要问明优惠活动的细节,遭到强卖后后要果断维权,一方面能挽回自己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叫他们不敢再为所欲为。 五、转移注意力
一些电子产品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行业价格不熟悉的特点,往往以低价引诱消费者,当消费者被其吸引转场到达“客户交易区”后,商家就开始想尽办法诋毁消费者要购买的产品,然后介绍给你一款看上去不错的产品,并说原价5000现在只要你4800,但实际上市场价才4500。当然,如果消费者执意要买当初看好的机型,商家便会想出各种办法打发消费者,“今天调不来货”是他们最好的借口。消费者不知详情,有的就乖乖就范了,事后查询市场价,才追悔莫及。
对付这种商家,消费者不要贪图低价,不要跟随其转换交易地点,在调货超过半个小时还不能拿到产品的情况下,强烈建议离开该销售点,更不要轻易听信商家推荐的其他产品。一旦发现上当,应马上和相关的数码卖场联系,投诉该商户,以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六、现场抽奖
一些商家会在现场设立抽奖活动,例如只要购物满200元就赠送一次免费抽奖的机会。但是抽完奖他就会告诉你,你可以花90元购买到我们原价150元的精美茶具。而这精美茶具,其实原价可能连80元都不到。一些爱贪便宜的人,看到这价格就心动了,头脑一热,也不管这东西需不需要,值不值这个价钱,商家说啥就是啥了,最后怎么花的冤枉钱都不知道。
还是那句话,首先清楚自己的需求,不必要的东西,无论促销员怎样花言巧语鼓动人心,都要理性对待,仔细斟酌。 七、先涨后降
现在你去商场或者网上商城去看看,几乎每一个商场都会有这样的价格牌,现价60元,原价95元,然后用夸张的删除线将原价95划掉,给消费者一种大幅降价的表象。但实际上,这件商品可能原价都不到60,商家自行涨价到95,又立即改为现价60元,这就是商品价格先涨后降的招数,它看起来降价幅度很大,实质上等于没降。
这是一种比较难分辨的消费陷阱。商家基于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历史价格不了解,看不到或不注意价格的起伏,因此暗度陈仓,随意变动价格。他们抓住了消费者爱贪便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g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