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徙木偾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答案,翻译,阅读](/static/wddqxz/img/rand/big_39.jpg)
《徙木债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徙木债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 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 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债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 “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债表,不得赏而己,何伤? ”往 债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 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注释】债(fQn)表:放倒标帜。
16.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邙艮断两处) (2分)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1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有一人徙之,辄予金O (2)来谒吴起() (3)予谓鞅本魏人()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令于邑中曰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B. 有一人徙之,辄予金送鲍浩然之浙东 C. 乃下令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择其善者而从之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而句子的意思。(2分) 试往债表,不得赏而己,何伤?
20. 商鞅徙木和吴起债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 分)
参考答案:
16. 17.
(2分)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3分)(1)就,便(2)拜见,拜访(3)认为
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1分。 18. 19.
(2 分)D
(2分)(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
什么关系呢?
评分标准: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
(2分)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翻译:
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 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公开宣布谁 能搬走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走后商鞅马上兑现, 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
魏国的'吴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 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在城中便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 表杆推倒,就让他当官。百姓听到后多数并不以为然,也有人认为 不妨一试,如果得不到赏赐,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就去推倒了表 杆,吴起则当即宣布了任命。自此以后,魏国军民对吴起实行的法 令不再有所怀疑了。
商鞅木来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做官进行变法,他的做法大概仿效 了吴起的计谋,而吴起立木示信的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很少 为人知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Z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