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鱼渔兼授 教学相长》,欢迎阅读!
鱼渔兼授 教学相长
【摘要】针对当前中职生基础弱、底子薄特点,中职校教学上授之以鱼或授之以渔的方式均存在限制学生潜能发挥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如何突破中职基础会计传统教学瓶颈,创新基础会计教学,提倡“鱼渔兼授,教学相长”, 值得探讨。
【关键词】中职生 基础会计教学 鱼渔兼授 教学相长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的基础,着重强调“基础”,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会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商贸类其他专业的考试课程,着重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简称“三基”。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会计就是构建会计专业的“基石”、“大米”,没有基础会计,其他会计专业课程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遵循科学规律,顺其自然,中职生初涉会计专业课,首要接触的就是基础会计,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程,面对中职生基础弱、底子薄的特点,教师如何教好这门课,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片面强调授之以鱼或授之以渔不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此,教学上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学子应以正确的“语言”表达准确的事物,提供有用信息,服务经济,学好基础会计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对专业的认可度及今后职业的选择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基础会计教学上如何处理“鱼渔”、“教学”关系,下面就我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作些交流、探讨。
1.先鱼后渔,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就中职校而言,生源的严重萎缩已成不争的事实,录取线一降再降,更有甚者干脆取消“门槛”,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基础弱、底子薄,初中毕业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普遍缺乏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而言,抽象、空洞、难于理解,对专业技能的理解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畏惧、厌学的情绪,此时不急于授人以“渔”,从介绍“鱼”的功能效用入手,试想,如果“学渔”之人不知“鱼”为何物,不知渔之乐趣,又怎会诚心学习“捕鱼”之道呢?所以在“授渔”之前最好先“授鱼”。“鱼”不仅味美汤鲜,能果腹,还可养身。先尝“鱼之甜美”,自然就会对“渔”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渔”,甚至还会主动探索如何更好地“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有趣和有用,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生刚入中职校,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有潜力,求知探索,可塑性大,尤其是专业基础课。鉴于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适宜宽松的教学环境,要有“水”这一生存前提,让学生树立信心、适应环境,提高兴趣,为授“鱼”作铺垫。当前中职校大部分仍采用“教案+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大量板书、口头表述等,向学生传授如何从开始填制原始凭证到最终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整套会计核算程序,既抽象又难于理解。多媒体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具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声音、图象等多重刺激,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迎合学生群体的特殊需
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第一堂课可采用启发式教学,用初中生固有的知识做个简测,逐渐导入专业课题,如:让学生用大写写出0-9十个阿拉拍数字。起初学生都不以为然,啥就出这么简单的?但结果是简单并不简单,适得其反,大部分同学都写得不完整,有的错误百出,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正确的给个“笑脸”,错误的给个“哭”的表情,这种看似简单,又跟专业紧密相关的常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学生急于了解答案的同时告诉学生凡事不能掉以轻心,要多注重细节,尤其是会计要多一份细心、一份用心;其次,介绍以往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经验及他们的奋斗史,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再次,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和精力集中之际,结合教材第五章第二节原始凭证数字规范填写内容,触类旁通,授之以“鱼”,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2.以渔得鱼,掌握学习技能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会计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基础会计主要介绍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若仅停留“授鱼”阶段,教师始终处于完全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地饭来张口,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急功近利,只解一时之饥,一旦离开了“授鱼”人,缺少“钓技”,茫茫然束手无策,“鱼”闪而去,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难以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以渔得鱼,就是要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实施到具体情境中就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予学生于“钓技”,让学生自主学习、“会”乐学习。
引例1:“会计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教材中重点讲了四大点,又细分九小点来佐证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内容纷繁复杂,不宜死记硬背,可采用“研究性教法”和 “合作讨论学习”结合的教学手段,师生角色对换,以学生为主体,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最终可把教材“四大点九小点”归纳总结为两句子:会计事项同时涉及等式两边,则同增同减;只涉及等式一边,则此增彼减。
引例2:“经济业务会计分录处理”。在讲完相关知识点后,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一个简明的企业实例,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分别从案例企业自身角度剖析会计案例,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只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然后由学生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见解,最终总结出最完善的想法。通过实例,学生心领神会,触类旁通,如此“钓技”在手,何患无鱼。
3.渔鱼兼授,教学相长
从前有个寓言:两个年轻人在沙漠中已经走得筋疲力尽,此时他们碰到一位挎着鱼篓、提着钓竿的老翁,鱼篓里装满了鱼。老翁很同情两位年轻人的处境,便提出将满篓的鱼和钓竿送给他们,并告诉他们往前约十天的路程可见一个绿洲,那里的水中有鱼,可作为走出沙漠的补给站。两个年轻人欣然接受了老翁的
帮助。其中一个人接受了老翁的鱼,另一个则接受鱼竿并虚心地向老翁请教钓鱼的技巧,然后他们告别老翁,并踏上新的旅程,两位年轻人最终谁能走出沙漠呢?很多人选择拿着鱼竿并掌握钓鱼技巧的年轻人,但结局并非如此。因为不管是拥有鱼竿还是有满篓鱼的年轻人,如果不互相协作的话,都没有办法成功走出沙漠。没鱼的坚持不到绿洲,空有鱼竿和钓技却无用武之地,有鱼的纵然能走到绿洲,可面对水中的鱼,也只能望水兴叹,只有把“鱼”和“渔”两者结合起来,两位年轻人才能走出沙漠。中职会计教学同样需要寓言中的“渔”“鱼”结合,提倡“渔鱼兼授,教学相长”,一方面授课时教师要认真备课,搜集相关专业资料,扩大知识面,充实自己,提高自信,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从不想问到想问、从不会问到会问,追根溯源,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蕴含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基础会计操作性比较强,授“鱼”更得授“渔”,教学互动,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动手能力,加强仿真模拟实习训练,熟练运用所学会计方法及时反映企业经济业务。
美国一位现代教育学家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 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给会计工作和会计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实务操作中的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涌现,使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会计选择的空间更大,时代要求基础会计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渔鱼兼授”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为启发式和参与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式的学习。总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创新需要转变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渔鱼兼授”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促进“教学相长”,赋予基础会计教学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仲杰.谈现行基础会计教材的改进 财会月刊(综合), 2007;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Z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