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师与孩子互动技巧》,欢迎阅读!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师与孩子互动技巧
从幼儿早晨入园到傍晚离园,从活动设计到活动组织、秩序维持,从集体教学到个别指导、纠纷调节,从幼儿的一日三餐到安排幼儿午睡起床后的穿戴整理,从巡视幼儿的游戏到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等,凡是与幼儿有关的,教师都必须关注,都需要用语言向幼儿发出指令、传达信息。
幼儿则根据教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回应。这样的师幼互动无处不在,教师的语言在互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决定互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当中,应注意语言运用的“三少”和“四多”。
三少
1.少用指令性语言
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时,要向幼儿表达明确的规则意识,强调幼儿的行为和活动要符合规则,并发起大量的以约束纪律和维护规则的互动内容。教师向幼儿发出指令,告诉其“该怎样”、“不该怎样”,语言上经常提出“不能”、“不要”的话语。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左右和支配。教师往往把握不好这种指令性语言的“度”,使指令性语言变成了“监控”幼儿的行为,使得幼儿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指示,师幼互动关系就会受到影响。
2.少用批评性语言
为了维持良好的常规秩序,教师常常关注的是对幼儿某种不当行为的纠正与制止,并经常会说出批评或责怪幼儿的话语,有时会由于不同原因指责孩子。这种责备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而且也损害教师的自身形象。幼儿因为受到教师的责备而导致情绪消极,一些幼儿甚至会做出逃避或抵触行为,同教师唱反调,从而影响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如果教师能够细心观察幼儿的非语言反应,如眼神、面部表情或神态,能够用幼儿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们,批评有建设性、客观的、适度的,幼儿是能够接受的。
3.少用控制性语言
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幼儿随时会把他们的新发现告诉教师,如果教师只用“是吗”、“知道了”、“哦”等语言作出冷淡的回答,幼儿的发现活动就会因教师“语言的控制”而
淡化。相反,如果教师作出积极的回应:“真的?你是怎样发现的?”“哦,你还看到了什么?”这些吸引幼儿的语言,就会激起幼儿对所发现的新现象做出更加主动、深入的观察与探究。
在语言活动中,最常见的是,教师尤其喜欢使用封闭性语言,如:“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等,以此来控制整个活动不偏离“预设”。这些控制性语言无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相反控制了幼儿的思想和学习过程,使幼儿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的思维习惯。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泼的发散思维就会被教师的语言所禁锢,师幼之间就很难有积极的互动。
四多
1.多用提问性语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性语言发生频率很高。它需要幼儿认真倾听,仔细理解教师语言的含义,并作出相应的回答。提问性语言能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
一般来说,教师主要使用四种类型的提问性语言:是否式、选择式、引导式和预设式。是否式、选择式提问语言比较封闭,答案控制在“好不好”、“对不对”。引导式和预设式提问语言则比较开放,能给幼儿思考的余地。如“为什么会下雨呢”、“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球为什么会滚动呢” 等等。
后两种提问紧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需要认真倾听老师的问题,才能做出思考性的回答。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启发幼儿思考,使幼儿能作出不同创意的回答。这样的提问性语言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
2.多用鼓励性语言
新《规程》指出,幼儿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鼓励是教师帮助幼儿不断上进,健康成长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教师应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在言语信息中传递对幼儿的鼓励,如“你真能干”、“你做得真好”、“加油”等,肯定幼儿的成绩,对幼儿予以激励。这样能激起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给幼儿以鼓舞,使幼儿产生想说、敢说、爱说的愿望。
3.多用启发性语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V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