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2023-04-26 05:3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欢迎阅读!
本科生,贫困,补偿,象征,积累
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象征资本:规训、积累与补偿

要:以微观政治视角深入到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探究他们的成长需求提升大学教育补偿有效性的基础。贫困本科生在大学场域的活动是一种互通自身心智结构与社会结构的象征性实践,具有广义的象征资本价值。象征资本可分为正向与负向两类,“贫困生”符号作为一种负向象征资本对贫困本科生有物质、社会和精神三重规训作用,从而影响他们对这一符号的接纳程度。贫困本科生象征资本积累需要克服负向象征资本规训、出身所致的“先赋劣势”和“惯习”所致的“后致劣势”。本科教育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咨询指导,促进他们多样资本的积累,特别是在心智层面提供有效的教育补偿,如此则能促进贫困本科生向社会流动。

关键词:贫困本科生;象征资本;规训;教育补偿

对贫困本科生进行帮扶是“弱势补偿”和“教育脱贫”的内在要求,提升帮扶有效性的基础是我们能够精准明确这一弱势群体成长的真实需求,由此相关研究有必要回到贫困本科生的生活世界中来。本科教育往往会赋予贫困生诸多类型不同、价值迥异的符号,这些符号的象征意义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不同类型的象征资本,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贫困本科生的向上社会流动。 一、贫困本科生的象征性实践与象征资本

在贫困本科生教育补偿实践中出现一些可以理解但值得反思的现象。譬如,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十分贫困,但是他们却不愿意让生活世界中的他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知晓其家庭经济状况,更是拒绝接受被认定为“贫困生”;另外有些本科生却相反,他们的家庭经济算不上贫困,但是却尽力通过可能是非诚信的方式去争取贫困生教育补偿资源。这两类现象是相对的,在日常生活中前者可解读为学生自尊心过强,后者则是对补偿资源的争夺。但这些解释却有待深化。讨论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的诸多现象,一个前提性的人性假设是本科学生都具有“经济人”的人性基础,也就是他们理性地追求个人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这一认识并不否定人性的复杂性。另一个前提性认识是“人是符号动物”[1]。可以认为,个体不只是拥有自己的心智结构,而且还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

1




于个体心智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是符号世界;社会结构通过符号作用于个体,形塑个体新的心智结构,个体心智结构又通过符号活动影响社会结构的构建。[2]符号既能影响个体心智结构,也能影响社会结构,其“魔力”在于符号的象征意义。

具体到贫困本科生生活世界中来。贫困本科生与其他本科生差异的一个质的规定性在于其“贫困”,即家庭经济弱势,于是这一群体一旦被学校正式认定,则获得了“贫困生”这一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身份符号。任何一种象征都具有双重结构,它会在一个方面意指某物,而在另一方面又替代某物,而且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XX年)的理论中,象征关涉了伴随着人类复杂语言社会应用而开展的实践活动的、动态双重结构的极其复杂社会后果。[3]所以在大学场域中,“贫困生”意指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这一生物群体,同时人们会赋予“贫困生”符号丰富的意义,而且这种双重结构会对贫困本科生的成长、大学教育实践甚至社会发展带来极其复杂的社会后果。当然,在贫困本科生的生活世界中还具有与其他本科生同样的实践活动及其追求,具体地就是通过文化实践活动即学习来获得其他的各種符号,如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等。“人是符号动物”,而符号及其社会运作是一种象征性活动,所以在大学场域中,贫困本科生的活动和成长就都可以被认为是“象征性实践”。在布迪厄的理论中,象征性实践是构成“社会结构”和“心智结构”的基础,也是此双重结构不断更新重构、进行同质同步双向互动和复杂运作的动力来源。[4]也就是贫困本科生在大学场域生活世界中的活动是一种符号的象征性实践,这种象征性实践对贫困生自身的心智结构和整个社会的结构都产生影响,而对贫困生心智结构的影响也就是影响了贫困生的个体成长。

理解个体的符号活动即象征性实践是探讨象征资本的前提。人是一种符号性动物人的活动具有符号性;符号的“魔力”在于其象征性,这种象征性带来一种具有资本属性的无形物,即象征资本。布迪厄举例说明,历史上在婚约协商过程中,需要双方家庭由具有“名望”的亲朋来担保,这里所展示的就是所谓的“象征资本symbolic capital”。[5]象征资本是“摸不着的”或“无形的”,它深隐于个体的荣誉、头衔和社会地位之中,甚至呈现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风格品味的区隔上。[6]象征资本与其他资本形式一样,能够为主体带来收益和利润,

2




这是资本存在的本质规定性。但是象征资本具有“被承认”和“被否定”的双重性质。[7]更为准确地说,象征资本是通过“被否定”而得到“被承认”,它通过一种难以觉察的方式达到比有形方式更为有效的正当化目的。[8]这一点可以理解为,社会创设荣誉、头衔等象征资本机制,这种机制表面上看是公正的,所有的个体都可以公平地通过一定渠道获得这些符号,但是实际上这种机制是一种文化生产过程。社会的象征资本机制通过无形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阶层的复制与再生产。另外,象征资本能够与其他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互相转化[9],个体各种资本累积总量及其结构确定了其最终社会分层。因为象征资本可以由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而来,而且象征资本经常是在其他三种形式资本累积的基础上的固化。譬如,贫困本科生完成学业后就会被授予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这些证书以及授予仪式就是象征资本,它是贫困本科生文化资本累积的延伸和固化。由于象征资本的延伸性和固化性以及其在社会运作中的“魔力”,象征资本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资本形态,象征资本的积累对贫困本科生的向上社会流动也更具重要意义。

一般地,人们都是把“资本”视作为一个正值的概念,但是正如“负资产”概念也被使用来描述现实一样,“资本”也可以被拓展为两类,即“正资本”和“负资本”,两者的区分是某一具体资本对其主体而言其效用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根据这一逻辑,我们可以把贫困生生活世界中广义的象征资本分为两类,类是正向象征资本,如他们所获得的名誉、声望和头衔等,这类象征资本对贫困本科生而言具有正向价值,能够在一定的时空“照耀”他们的人生;另一类是负向象征资本,典型的如他们所被认定的 “贫困生”甚至“特困生”资格,这些对贫困生而言在某些维度和时空中是一种负向价值,给他们带来复杂的心理负面影响。一般地我们说贫困本科生的象征资本,往往是指正向象征资本,当专指具有负面效用的象征资本时,会使用“负向象征资本”概念。人是符号性动物困生的行动都是通过符号让心智结构与社会结构进行互通的过程,而符号都具有象征意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贫困本科生的行为都是具有文化内涵的象征性实[10],对他们自身而言,也就都具有广义的象征资本价值。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SU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