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无条件养育》你对孩子的爱有条件吗

2022-10-28 16:07: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后感《无条件养育》你对孩子的爱有条件吗》,欢迎阅读!
读后感,养育,无条件,条件,孩子
读后感《无条件养育》你对孩子的爱有

条件吗



读后感 《无条件养育》 你对孩子的爱有条件吗】



最近读了艾尔菲科恩(alfie kohn)著,小巫,耿丹 译的《无条件养育》一书。



买这本书,是因为欣赏教育专家小巫的育儿理念。】



拿到书后,充满期待。可翻开这本她翻译过来的书,却感觉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很费劲,正如译者序所说,这本书不容易看。 拖拖拉拉慢慢读,没想到越读越觉得震撼,越读越觉得育儿

被颠覆。于是,读完第一遍觉得不过瘾,又迫不及待地读了第二遍。



曾经,我以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懂得备孕的重要性,又主动学习孕期和新生儿养育知识,因而在养育

孩子方面,我应该不会做得太差。



而且,由于体验过留守少年的痛苦,成为妈妈后,我第一要坚持的事情就是再苦再累再穷,也要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这么说来,我该是一个多么有爱的妈妈呀! 但,在真正经历带孩子的这几年里,我才感觉到,养孩子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不是学了一点育儿知识就万事大吉,也不是仅仅有爱就相安无事,更不是仅仅留在孩子身边就能高枕无忧。

真是无知者无畏。当我们不懂儿童的世界,不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就很难会去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和态度有什么不妥。我曾经常对孩子发脾气,还认为所有的错误都在于孩子,信奉孩子需要调教,尽管我自认为很爱他们。

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养育行为带给了孩子多么痛苦的体验!更令人震惊的是,我之所以错了这么几年而毫无觉察,竟是因为周围的人、身边的人都是这么做的。并且,我们也是这么被养育长大的。

接触心理学之后,我渐渐明白所有的错误不在于孩子,而在于自己没能学会情绪管理,在于自己不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也真正理解了孩子没有错,只有不成熟这句话的内涵。


其实,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内心也是充满疑惑。为人父母,哪有不爱孩子的?我们恨不得将自己的全部都给ta,哪里还会有条件?



《无条件养育》并不否认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是提醒我们反思:我们对于孩子的爱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

还是因为他们是谁?



前者是有条件的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做到家长期望的事或是达到了家长所规定的某些标准之后才可以做到;后者则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与孩子做了什么毫无关联,无论他们成功与否,无论他们是否乖巧,无论如何,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爱。

该书虽名为《无条件养育》,却花费了一半的篇幅来描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有条件养育现象,详细地分析并引用各种研究证据来证明有条件养育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让孩子的成长偏离了正轨。 除了过度管制、惩罚这些人们已经意识到的错误方式,作者还指出了撤回爱这种比较隐性的不当方式,甚至将我们惯常使用的表扬、奖励等赏识教育也列为有条件养育,连卢梭创立的自然后果法也未能幸免。由此可见,有条件养育的存在多么普遍!

回想一下,你是否对孩子说过类似于你再不,我就不!这样的话?你是否在孩子不顺从时,将ta丢在一旁不管或采取暂停措施?这些经常在一些家庭或公共场所出现的言行,对孩子来说,便是撤回爱的表现。经常被这样对待的孩子会认为,除非我表现好,否则爸爸妈妈就不爱我。即: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了家长的标准,才可以得到。

撤回爱是对孩子违背家长意志行为的精神惩罚,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实际上则有一种你不听我的,让我感到不愉快,那我就收回对你的爱的味道。



表扬和奖励,只有在孩子做得好】,取得好成绩时才会得到。作者将其归为正面强化的范畴,它们的实质仍是对顺从父母意志,迎合父母意愿的行为的强化。



自然结果希望通过孩子独自承担其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孩子记住教训。对此,《无条件养育》则认为,父母的袖手旁观和消极对待会让孩子更加挫败。他们会怀疑,有能力帮我的父母在我需要的时候都不帮助我,他们是否真的爱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Gl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