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自制体育器械对大班幼儿的教育作用

2023-05-22 12:4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变废为宝——自制体育器械对大班幼儿的教育作用》,欢迎阅读!
体育器械,变废为宝,大班,自制,幼儿
变废为宝——自制体育器械对大班幼儿

教育作用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幼儿幼儿园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健康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把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作为领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丰富的体育活动器械则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在讲究低碳消费的时代,开展任何活动都应讲究节约能源,在幼儿教育中更应提倡节约。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再利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的各类体育器械为我们带来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制作体育器械,增进亲子感情,养成良好品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和谐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力。”幼儿教育孩子的过程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所以我们就发动家长和孩子一同制作体育器械。为了孩子,家长积极看、问、学,与自己的孩子一同探讨,这个过程也进一步增进了亲子情感。每当玩自制体育器械的时候,孩子们总是莫名的兴奋与骄傲,这样的体育器械也满足了孩子的感情寄托。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养成幼儿各方面的良好品质。比如:幼儿在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过程中,对材料的结构有所认知,形成观察细致的习惯;在摆弄材料中,对材料原理有模糊认知,形成操作精巧的能力;在制作过程中,为使材料美观,幼儿可以加入自身想法,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二、重视废物利用,学会爱惜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纲要》科学领域的内容与要求部分指出:教师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与行为。”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孩子看到老


师踩着旺仔牛奶罐做的高跷走来走去是那样有趣,马上就说:“老师,我家也有这个罐子,我回家让我爸爸做。”第二天就有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就要找喝完饮料的罐子,嚷着要做高跷带到幼儿园来玩。随着一次次制作活动的开展,当孩子看到家长扔掉废旧物品的时候都会说:“这是我们老师要的。”“这个是我要带到幼儿园的。”渐渐地,通过废旧物品制作体育器械,孩子们学会了收集废旧物品,懂得了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初步形成了爱惜资源的意识,有效提升幼儿环保节约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在平时生活教育中讲解废物的材料构成,使幼儿意识到加工制作的过程也是将环境优化的过程,形成低碳环保意识。

三、利用自制器械,进行一物多玩,发展多种能力

我们还注重发挥器材“一物多玩”的功能,从这个目标出发,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孩子玩的开心,玩的有效。

(一)同一种器材,不同的技能训练

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安排一种玩具的“一物多玩”,主要目的是发挥孩子学习的能动性和多种技能的热身训练。例如:秋天有很多稻草,教师会利用稻草为幼儿制作绳子供幼儿跳绳。在大班“好玩的绳子”活动中,孩子们将平常跳绳的绳子除了玩“双脚跳”、“单脚跳”、“花样跳”,还想出了捕鱼游戏、钻游戏、扔绳子游戏、跳大绳游戏、跳荷叶游戏等等。以上这些游戏将绳子原有单一的“跳”的技能训练目标,拓宽为有跑、追逐、钻、投掷、向上跳、向前跳、行进跳等多种技能目标。

(二)同一种玩法,不同的要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例如:跳绳子,我们让拉绳子的两位孩子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来变化绳子的高度,一开始是10 米,慢慢加高,当发现有孩子几次不过时,下次轮到他跳的时候就会适当降低高度,对那些有能力有自信满满的孩子,则会增加高度,让他挑战新的高度,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争取有所突破。当然,这个高度的调控需要老师的引领和指挥,或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这样才能真正因人施教,达到比较好的锻炼效果。


(三)同一个目标,不同的玩法

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尽管孩子们把玩具想出了不同的玩法,但其锻炼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例如:老师利用废旧轮胎进行“玩轮胎”的游戏中,有的是直线推动轮胎滚动,有的是两人合作,你推过来,我推过去,这两种方法都是锻炼孩子手臂大肌肉力量的。再如:有的是在平铺的轮胎上走,有的将轮胎进行叠放,搭成立体的桥进行走,这两种方法都是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的,后面一种难度更大些。这种现象说明“一物多玩”的教学不仅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有多种玩法让孩子更喜欢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四、共同参与互动,促进幼儿协作,锻炼社会能力

针对大班幼儿特质及思维,教师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合作游戏。比如毽子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作带绳的毽子,幼儿在玩乐中,不仅能在肢体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方面进行提升,而且还能促进同伴间的合作游戏。比如水枪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矿泉水瓶简易制作手枪。比如保龄球游戏,教师可引导幼儿利用废弃直筒进行制作,并进行同伴间的竞赛活动。幼儿游戏过程中,幼儿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信息分享,学会听取别的小朋友的意见并互相帮助,使得体育活动更顺利地开展,社会性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五、自制体育器械,激发体育兴趣,畅游游戏世界

不管是大班幼儿还是小班幼儿,对自己的物品总是有特别有感情,于是我经常借助自制的体育器械开展活动。《踩高跷》活动中,孩子拿着自己带来的自制器械,踩着高跷走来走去。“老师,踩高跷真好玩!”这是孩子的肺腑之言。“老师,这个高跷最好了,走起来好走。”平时最挑剔的欣怡拿着同伴带来的高跷玩了起来。孩子们还把高跷放在地上,摆成一条长长的路,变成梅花桩,孩子们排队来玩;有的小朋友还在上面放一根小棒,变成跨栏跨过去。孩子们在玩自体育器械的过程中锻炼了各种技能,获得了身心愉悦,身体机能也得到了有益的发展,孩子们更爱参与体育活动了。

一个简单的自制体育器械,对于大班的孩子有着特别的乐趣,在孩子的体育活动中承载了锻炼技能的作用,让孩子们习得了终身受益的技能与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D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