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23-01-16 16:1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欢迎阅读!
课程设置,学前教育,研究,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培养专业,其不仅旨在提升幼教的学教育理论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需求层次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还旨在发展幼教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创新素养。专业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主体内容,对学前教育师资质量的形成十分关键;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丰富与推进,如何进行有效设置成为广大学建教育专业教师的关注重点。为了进一步认清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策略,本文从其课程设置的原则与现状入手,着重探讨了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希望与广大教师、专家共同分享、探讨。



标签: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分支,既关系着学生成长教育的安全与质量,又是整个教育体系得以有效推进的关键。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关注度白热化,如何通过科学合理、有效且符合儿童成长规律与特点的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师资培养质量,成为学前教育学校发展与创新的研究核心[1-2]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经验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基本原则出发,对现阶段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以期为学前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探讨

首先,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实践偏颇的基础上既无法站稳脚跟,也缺乏发展的动力。因此,只有实现理论实践之间的联系性,重视对学生实践性课程的开发与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其次,要遵循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统一性即根据中央或地方政府的相关指令性文件设置课程的统一标准;多样性即根据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学校的不同办学特征还有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来自主决定课程标准。另外,遵循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既要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获得幼教工作也要尽可能使教学充分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通过借鉴与创新让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求。



二、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反思

1.专业课程结构中科学的实践课程比例较低

许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忽略了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通常遵循基础教育理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校内模拟训练的流程[3-4],学生毕业前夕进行校外实训;且部分校内实训仅为简单的幼儿园模拟教学校外实训也仅仅将学生推上岗位,并未兼顾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与风险,不利于学生的实质发展。






2.部分课程设置的课程评价方法较为单一

从现阶段的课程评价模式上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评价方法仍然以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重视度不足;且评价方法单调,不关注学生主体,重结果轻过程,严重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3.课程内容落后单一,综合性水平低

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并没有做到整个课程体系间的融合与整合,忽略了课程的整体优化性,过于偏重于课程的统一化要求,弱化了课程的个性化特征;且缺乏较为先进、科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理论实践能力低下。



三、如何进一步优化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就业导向化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本质培养目标,因此,幼教在接受职前教育的过程中应符合社会需求、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个人发展需要。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与时俱进,促进其专业课程设置的就业导向化发展。首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基本参照依据;通过组织以及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包括保教、服务、管理等在内的专业技能,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由于我国的地域差异明显,不同领域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存在特殊性;因此,课程设置的目标以及具体计划、策略应具备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最后,必须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方案和实施标准为指导,通过对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群体特征进行分析,课程设置的总目标确立为培养社会要的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化

全面、科学合理以及人性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现代化学教育人才的基本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科学程度,并充分符合其职业发展规律与要求。首先,就业导向化是课程体系化的首要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树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其基本内容应该与职业实践相结合的态度,以致用应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线。其次,应在夯实学生各项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关注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最大限度地协调和处理好基础性和应用性存在的矛盾。其中,学校可从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入手,以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为基础,将体系分为四个方面,包括职业基础模块、基本素质模块、职业技能模块以及选修课模块,并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基本角度提出了针对各个具体课程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应将学前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活动指导和舞蹈美术等确定为核心课程以提高幼教的综合素质水平;而对于处于边缘层次的课程则应根据就业导向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课程设置组织与评价综合化

课程的组织就是对课程的基本设计和编制,在具体操作实践中,相关教育门首先应该对所选择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科学分类和排序,即将所有教学容严格按照专业基础、职业通用等性质在整体结构层面上进行安排,构建分课程模块,然后将所有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其次,课程教学中所涵盖的全部科目、活动的教学阶段和具体教学加以规划。选择具体的教学策略,对课程教学 教学企业实习等所有能够涉及到教学主体学生、教材、教学设备等进行妥善的安排,课程组织规划演变为具体的课程教学进而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源的整合。另外,建立一套相对健全的课程评价机制,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构建相对健全的教学价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重点内容,关系着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更与幼儿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充分重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质量研究其中,提高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培养现代化幼教人才的关键,需由广大教师与专家不断实践、总结研究、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王晖,刘大鹏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困境与超越——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8790.



[2] 任萍.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01139142.



[3] 宋川.河北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原则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35157158.



[4] 白瑞芳.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zl259260.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B3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