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

2022-11-11 06:04: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欢迎阅读!
盛唐,审美,诗歌,特征


唐诗歌的审美特征

摘要:盛唐时期,中国经济繁荣,国力繁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分极高的诗人。他们“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讲究声律辞藻与抒写慷慨情怀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参造化,情因韵而显,在咏史诗、咏物诗、边塞诗等题材上均达到了神韵兼备的完美境界,既壮丽雄浑又清新自然,风调高华、星象玲珑,流丽浑成,情景交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关键词: 盛唐 慷慨情怀 神韵兼备 流丽浑成

众所周知,艺术美是美的形态的集中体现,诗歌又可以说是文学样式中最富于美学意味的。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为传统中心的文化因此才真正成为诗歌的国度。唐诗又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诗的国度中最辉煌的岁月,形成了星汉灿烂的文化奇观。他们“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讲究声律辞藻与抒写慷慨情怀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参造化,情因韵而显,达到了神韵兼备的完美境界,既壮丽雄浑又清新自然,风调高华、星象玲珑,流丽浑成,情景交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盛唐的文学用空前的规模与气势,深化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审美境界,文弱书生写起诗来也是豪气满纸:“少年心事当拿云”《致酒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云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痛快淋漓的书写个人情怀。盛唐人用温柔敦厚的底子,加入许多慷慨悲歌的新成分,不知不觉,产生出一种异彩来。盛唐各大家,为什么能在文学史上创造出如此美韵?他们的价值,在能洗却南朝的铅华靡曼和北朝的粗野一路。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首先,盛唐作为政局大一统王朝的兴盛期,其本身就昭显出一种时代的豪壮气势与阔大胸襟;其次,盛唐经济的繁荣与国力的强盛,文化的发展与文人的生活提供了丰实的基础;再次,唐统治者在政治上的相对开明,在思想文化政策上的开放兼容,更直接促进了文化业的蓬勃发展。其中漫游、科举、从政三者的生活方式与诗歌创作的关系最为密切,漫游为创作提供了生活的原料,从政给予诗人以思想的活力,科举则又促进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较为普遍的文化氛围,由此感召了士人的功业理想与进取精神,造就了一种积极入世、心时政的社会心理特征。所以“诗家各体,至唐大备,譬如芳春草木百花盛开,灿烂绚烂,使人悦眼而迷心”,而若从各个题材来体味诗家的美学艺术会更能充分领略到盛唐诗歌无与伦比的美,因此本文仅从咏物诗、咏史诗、离别时、边塞诗等角度来浅析盛唐诗的审美特质。 (一) 咏物诗 古往今来,诗人所写的咏物诗数不胜数,任何一个物象只要具有吸引诗人的审美特性 就有了诗写的价值。唐咏物诗的审美性态大致可以分为纯然咏物、以物比人、咏物见志、咏物寓意四个方面,到了盛唐,诗人更以全新的视角对咏物诗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1、移情于物:咏物为宾,抒情为主;意蕴丰富,寄托深碗;既能见出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品行,也能表现诗人的艺术修养和个性,更使人们在身心、神思等方面得到益处。 2想象奇警:诗人高度跳跃的思维及奇特宏观的意象群,构成了盛唐诗想象奇特的特性。一方面是对审美意象的尽情展现,另一方面更是处于内心的观照和观感。

这类诗歌以李白的诗歌最为突出,比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歌纯任性灵,想落天外,而得形神兼备之妙:“直下”二字,既形容瀑布的激流,也写出奇峰突起的陡峭,而“三千尺”的夸张和“银河落九天”的想象则强化和突显出李白独有的自由放任的审美品质,读来令人神清气逸,畅快不已,同时我们也被李白内心深处宏大的抱负所折服,如若没有耐心这等旷达则能写出这样的意境? (二) 咏史诗






盛唐人的咏史诗呈现出的审美体验情感的多维性,在艺术手法方面的不断探索与诗歌的完美结合,讲求历史情感与现实的统一,理性美与诗意美的融汇,又能凝练而不流于晦涩,技巧圆熟,独具新意。诗体多为七体,在狭小的空间里创造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灵活用典,言简意赅;雄浑厚重,寓意深刻;对比映衬,主题显豁;先扬后抑,曲折顿挫,又能画龙点睛,引人深思,是盛唐的独创。 许浑的《途径秦始皇墓》“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如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句首先渲染秦始皇陵的巍峨壮观,联想他的功绩,不可一世,却迅速崩溃。结尾拈出生前宽仁,死后简朴的汉文帝为陪衬对比,从现实土壤中汲取比托之物,更不加褒贬,而诗意昭然。 (三) 离别诗

书写离愁别绪是古今常见的情感,要么是直抒胸臆,要么委婉深曲,唐人虽不出二者,却能既注重主体真实、自然而又充沛的情谊,又能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深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审美艺术形象,在言愁悲别、慰人慰己中揭示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展现出诗人广阔而深远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王维的离别诗多表现诗人心地友好、真情抚慰,那么高适的送别诗则侧重从现实的充满机遇和美好前程来宽慰友人,豪情满怀,壮思飞动,给人以昂扬激愤的熏染。如《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用悲大宏伟的画面刻画依依惜别之情,千里风光,阔别在即,更有北飞群雁相衬,后两句即使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从中也披露出诗人自己的胸襟。整个诗句沐浴着盛唐惠泽,唱出了真正属于他们那一代的声音。

() 边塞诗

以边塞诗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蔚为壮观。奇特的边塞风光,宏伟壮阔的边塞天地极大地适应了应时而生的诗人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义气,更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慷慨奇伟的美。

王昌龄身上有一种豪侠之人缺乏的深沉,观察问题常带有历史的厚重感,他做诗不全屏意气,更讲究立意构思,将边塞诗与豪情完美融汇。如《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全诗的主调式最后一句表现出来的为国豪情,悲壮浑成,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诗人从秦时明月关山落笔,上下千年,同此悲壮,万里征人,迄无还日,不仅写出了沉思历史的时对勇于献身边关者的同情和民族自豪感,还蕴含着对现实中将非其人的讽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压缩在短短四句诗中,意脉细密曲折而情气疏当俊爽,堪为大手笔。

总之,盛唐人可以在这样的艺术园地淋漓尽情的展示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

想,创造出极富美感的诗歌意象,重铸与实践一种全新的美学精神,以独特的音色和旋律征服了千百年来难以数计的读者之心,给人以强烈的美的震撼,真所谓“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张道洽《岭梅》,而最终又呈现为一个时代的诗歌美学风范,其高情远韵,后世莫及。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78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