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搜题软件对教学的不良影响及应对策略》,欢迎阅读!
![应对,不良,策略,影响,教学](/static/wddqxz/img/rand/big_75.jpg)
浅议搜题软件对教学的不良影响及应对策略
作者:胡烨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6年第12期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一系列搜题软件应运而生,成为孩子们对付作业的“神器”,引发学生追捧。从积极意义上讲,搜题软件对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来说可以部分充当“贴身教师”,但对学习自主性差的孩子来讲则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影响正常学习。因此,当发现学生用搜题软件抄作业的时候,作为教师和家长应科学引导,对症下药,尽量减少搜题软件对教与学产生的负面效果。
【关键词】搜题软件;不良影响;对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社会化学习软件在校园中开始流行,智能搜题软件的应用受到学生的热捧。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搜题软件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学生学习带来帮助的同时,也给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带了一些负面影响,值得引起重视。
一、搜题软件在校园中的使用现状
据了解,这些软件主要针对中小学生,题目范围覆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科,均有详细的答案,甚至连作文题都能搜索到,搜索结果还能分享到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中。目前手机应用市场上,有小猿搜题、作业帮、学霸君等多种搜题软件,下载量都在数百万次以上。其中不同软件的具体功能有所不同。比如,作业帮是以学生互答的模式,把不会做的题目上传到网上,由其他用户来解答;小猿搜题、学习宝是用图像识别的拍照搜题模式。很多拥有智能手机或是iPad的学生都下载了该类软件,有的还下载了好几个,一个搜不到题目就用另外一个搜。
当然,这些“神奇”的搜题软件一经问世,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有学生为应付假期作业,在开学前靠着搜题软件完成;也有学生自我加压,通过搜题软件了解解题思路。“好学生用来当工具书,差学生用来当答案书。”老师们对该类软件的评价也不尽一致,有的认为其可以更好地辅导孩子完成作业,也有的担心孩子因此变得拖延、懒惰、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有的认为搜题软件是教育产品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的提出搜题软件实则在一定程度上是课业负担过重的产物等等。
二、搜题软件对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1. 妨碍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以及知识应用的重要手段,也是老师通过对其批改发现学生存在问题的基本途径。然而,由于大部分学生使用搜题软件搜索解题答案,孩子可以借助搜题软件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无法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难以有目的地进行讲解。由于搜题软件的使用在不同维度上使教师失去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也就失去了针对性。对年龄越小、玩性越大、自主能力越差、家庭越疏于监管的孩子的学习负面影响越大。
2. 助长学生懒惰,形成学习依赖
搜题软件等“作业神器”无疑成为部分学生“偷懒”的最好途径。一来可以不再因为不完成作业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二来不会因为答错题而被别人“笑话”。因此,搜题软件成了他们学习的依赖。大部分学生一做题目就习惯用该类软件搜索答案,养成了依赖习惯,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 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解题思路
搜题软件上的答案虽然大部分都提供了解题的主要步骤,但是由于每个软件里都囊括了大量的习题,且它毕竟只是一种软件,不可能将答案的每一个步骤都写得十分详细和规范,尤其是每个步骤的理论依据更不可能详尽地说明。对于学习能力一般且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不可能仅从几个步骤就体会解题的依据,所以学生无法从答案中获取解题思路,也无法真正掌握相应的知识。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搜题软件的作用就是抄答案而已,无法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
4. 错误答案造成误导
“搜题软件”的正确率到底如何呢?答案不容乐观。有人分别拿不同年级的不同科目试题反复进行测试,经过30道题目的搜索测试,发现答案完全正确的仅16题,其余14题均出现了搜出来的题目与原题不一样,或者答案不准确的现象。在搜索不到原题的情况中,软件只能找到类似或者有同样关键字的题目。有时还出现答非所问、科目错位、查无此题等现象。
经分析,原来各种“搜题软件”其实就是搜索引擎,常见的、具有普遍性的题目能很容易搜索到,而那些较少见的题目就搜索不到。由此可见,搜题软件并非完全的学习助手,也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影响学生正常学习。
三、解决搜题软件弊端的应对策略
搜题软件对那些能够正确合理使用且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讲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它往往只能呈现解题过程,解题中的方法、思路、重难点、易错点等无法体现。因此,搜题软件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可以使用,但绝不能滥用。
1. 合理引导,科学使用搜题软件
家长可以和孩子达成一个使用准则,比如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培养孩子使用搜题软件的自律性。一是先和孩子讲明这个软件的正确使用途径,即只用来查难题,不能每题都查。二是科学监督孩子搜题的过程,给出一些指导意见,家长要严格把关,加强对孩子的监管,控制孩子的手机、电脑使用情况。如果学生自控力差、懒惰、不愿意思考,即使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用搜题软件也要时刻关注,家长要定下规则,以防孩子用得顺手而放弃了独立思考。
2. 转变教学策略,适当减负
应试教育往往是以分数论英雄,素质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课前预习上,课前预习可以不以书面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学,在课堂上用展示的方式呈现预习成果。或者老师把作业中的难点化解到课堂上,在教学最后的5~10分钟时间里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作业也成了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方式。在平时除了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之外,还可以将学习优异的学生组织起来,帮助学困生解答题目,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
3. 改革作业,注意因材施教
在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的当下,禁止学生使用搜题软件并不现实。与其限制其使用,不如让作业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兴趣。
(1)教师要转换评价机制,由结果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注重孩子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引导学生诚实地标注出利用软件或是家长讲解后做出来的题目,以此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当教师的教育评价真正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然不再有矛盾,搜题软件的负面影响就会不攻自破。
(2)教师要“备作业”。教师自己要明确,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知识、查漏补缺,是为了让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的同时,也要“备作业”,对作业的难易程度心中有数。将作业量进行了适当压缩,课后作业尽量以基础题型为主,作业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并适当对一些题目进行改编。由于搜题软件里收集的都是一些普遍性的题目,所以在面对教师的原创题时也是“束手无策”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手写的小练习印发给学生,一来可以体现作业的分层,二来搜题软件不支持搜索手写的作业。
(3)分层作业,灵活开放。由于不同孩子的层次和能力水平不同,在设置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时,应该采取分层方式合理布置,让孩子在作业的“最近发展区”中寻求发展。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探究类、开放类的作业,让孩子有话可说,有答案可写。
4. 价值引导,同伴互助
对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班主任要多宣传、表扬,引导班级的价值取向,树立健康的学风。还可以通过班会等形式对“搜题软件”这类问题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利弊,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合理使用的态度,发挥教育软件真正的价值。
总之,再好的软件也抵不过人脑,人绝不能成为机器的奴隶。面对搜题软件的应用,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其利弊。通过正确的引导,克服搜索软件使用带来的弊端,发挥其有利作用,让其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O1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