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愤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9.jpg)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书愤 一、教材分析
《书愤》为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第一单元 第五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 。 本单元的教学 目标为掌
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 以意逆志”即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 . 从作品的 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即知其人、论其世,即 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挚
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蕴涵着无穷的悲愤之情,诗意理解难度不大 , 重点在于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过陆游的《示儿》,初中学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对陆游已经了解,虽然 古典诗词,语言简练,句式多变,技巧多样,认知难度大,但是通过本单元前面四首诗歌的学习,高二的学 生已经有了一些文学鉴赏能力,但仍需要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激发想象并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通过 对接高考加以巩固。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陆游及诗歌创作,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中能 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环境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 网络多媒体
□移动学习 □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 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200 字
技术:音频、图片、 PPT、微课、视频、投影仪、博客、云教学平台。
使用部分:、探究部分、拓展部分。
1、导入部分 : 听歌曲岳飞的〈满江红〉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 , 让学生感悟爱国主义情怀,并引入爱国诗人陆游。 2、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用幻灯片展示补充,配乐朗诵诗歌。
3、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学生以前学过的南宋爱国名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体悟爱国主义精神。
4、使用云教学平台分层次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及时给与评价和交流。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如:导入、讲授、复
信息技术支持(资 源、方法、手段等)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习、训练、实验、研讨、 探究、评价、建构)
听歌曲岳飞的〈满江红〉,创设 情景,渲染南宋时期的爱国主义情 怀,引入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他“居 庙堂
齐背诵陆游的 《示儿》
和《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多媒体, mp3 作》
导入新课
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 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下面让我 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学生个读再齐读,读准字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
音。(正音),指名学生 配乐读。
音频、多媒体 ppt 、图片、微 课、《
知人论世,了解写作
细读诗歌,深入理解
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及 创作背景再次体会诗 歌 幻灯片
背景
思考与讨论:你觉得四联中哪联最 能
读出题中的“愤”字?为什 么? “楼船学生充分讨论,先行感知
再度诗歌,小组讨论,探究主旨
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风大散关。”此文意,结合背景, 探究句的妙处到底在 哪?
旨, 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展 示,再次评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①知人论世,合理联想;②反复诵
总结方法,学会鉴赏
读,展开想象;③品味语言,明确 诗歌的表达技巧
自我课堂总结,有哪 些收获
课件
巩固课堂效果 检查背诵情况
《临安春雨初霁》投影背景,让学
齐备全诗
多媒体, mp3
作业及评价
生课下赏析
完成作业并互相评价 云教学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 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200 字左右
特色一、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 人的激情。
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因 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 富情感。
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自由吟读,听朗读录音,个别配乐吟读,学生老师评点,齐吟。 教师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吟读要求,然后进行细致的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听朗读录音、 教师点评,强化吟读的要求,在学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学生掌握吟读的要领。
特色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从而探究诗歌的主 旨,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鉴赏诗歌。
特色三、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为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讨论后的结果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t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