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

2023-01-19 11:1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十一单元 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欢迎阅读!
学前,单元,交往,儿童,社会
第十一单元 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

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社会性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儿童社会性性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孩子在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 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可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主要包括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

2. 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具有平等、互惠的特点。 3. 师幼关系的发展——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4. 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指个体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5. 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者东西的行为,如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东西、向他人挑衅等,这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行为。

三、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1.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最重要目标

2, 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与师幼交往

一、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一)亲子交往的概念: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交往

(二)亲子交往的形式:家长 儿童; 儿童 家长; 儿童 ←→ 家长。 (三)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

1、父母方面的影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系统(理论依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论。

2、儿童方面的影响:性情;性别。

二、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

(一)依恋的概述:依恋是个体对生活中特定的人的强烈的情绪关系。 (二)依恋的发展:婴儿依恋发展的三阶段:(鲍尔比) 1.无分化阶段:0---3个月) 2.低分化阶段(3---6个月)

3.依恋形成阶段(6个月---2岁半) 4.修正目标合作阶段(2岁半后) (三)依恋的测量

1. 陌生情境研究结论(安斯沃斯):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无定向型 2. 梅因的成人依恋关系访问法:独立自主、心不在焉、心事重重、犹豫不决。 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1、依恋促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联结性。 2、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安全感。 3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探索能力的发展。 4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母性敏感期”是孩子刚出生的前几天。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特别是6--8个月后的分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作出反应,注意孩子的行为,并给予一定的照顾。

三、学前儿童的师幼交往及其发展

(一)师幼交往概述:师幼交往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 (二)师幼交往的类型:严厉型、民主型、开放学习型、灌输型等 (三)特点:短期性、多变性、多样性。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一、儿童社会交往的缘起

(一)社会参照:有意搜寻他人的情感信息,以帮助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含义。 (二)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简言之,是个体对他人心理的认知。通过心理理论,个体可以对他人的行为作出解释

二、同伴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共同活动中相互协作的关系。 (二)特点:自由性、平等性;高参照性。

三、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生、发展的阶段 (一)2岁前儿童同伴交往发展的三个阶段

1、物体中心阶段: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影响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外表、能力、社交、技能、性格 五、学前期同伴关系中的问题:儿童被忽视型幼儿、被排斥型幼儿

同伴交往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1)同伴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

2)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使他们锻炼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如何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如何对待敌意,如何对待竞争与合作等等。 3)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 4)同伴关系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因素

一、培养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二、培养措施:家庭方面:1.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2.家长要以身作则 3.创设更多交往机会 幼儿园: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2.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 3.注重角色游戏的指导

补充: 一、亲社会行为

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是在从别人的角度考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pt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