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申论范文:用制度夯实社会信任的基础》,欢迎阅读!
![申论,夯实,范文,信任,制度](/static/wddqxz/img/rand/big_28.jpg)
用制度夯实社会信任的基础
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程度进一步下降,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日长生活中,我们明显的能够感受到充斥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信任”。政府发布经济数据,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存有水分;快递员把包裹送到门口,许多人不敢开门去收;面对医生开出的药方,部分人都投以怀疑的目光。信任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如何重塑社会信任也成了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
有人说,重塑社会信任需要传播正能量,唤醒人们的信任自觉;有人说,重塑社会信任需要严惩失信者,增加人们的失信成本。实际上在当前的陌生人社会,尽管信任与道德并非全然无关,但对一个社会而言,重建不同成员之间的信任却无法诉之于道德,更无法诉之于宣讲和教化。唯有从制度层面建立社会信任机制,才能逐步摆脱社会信任困境。
完备的社会信任机制,能够给予人们信任的勇气。现代社会,随着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我们几乎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社区,我们不可能对周围的人知根知底,不可能将信任建立在长期相处而全面了解人品的基础上。然而,由于生活工作的需要我们又不得不与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打交道,这就需要一个双方共同认可的信任中介。在现代化社会中,能够承担起这种角色的自然就是法律制度。因为制度能够将交往双方的行为限定在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并对双方产生足够的威慑作用。有了制度撑腰,人们自然能够显示出信任的勇气,传递出信任的行动。
信任能够给予人们信任的标准。实际上,没有人愿意生活在相互猜忌、相互防范的社会。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时没有信任的意愿,也不是缺乏信任的勇气,更多的是没有信任的标准。换句话说,在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里,人们不知道哪些人、哪些事是可以信任的。处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不得不“怀疑一切”。而如果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将社会群体的权利义务规定的清清楚楚,人们自然也就知道了哪些是可以信任的,哪些是值得怀疑的。就拿大家都很熟悉的捐款来说吧,国家出台的《慈善法》,将捐款管理的各个环节公之于众。如果某项募捐活动遵循这样的规定,自然就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否认,必然为人们所不信。
登高必先修其远,流远必先浚其源,社会信任的重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必先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紧紧扭住信任制度建设这个牛鼻子,弛而不息,久久为功,就必然能够重新塑造起互信互爱的社会风尚。(计空格1069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l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