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学角度浅谈校园欺凌问题和解决对策》,欢迎阅读!
![欺凌,心理学,对策,角度,解决](/static/wddqxz/img/rand/big_134.jpg)
心理学角度浅谈校园欺凌问题和解决对策
作者:符赛文
来源:《下一代》2020年第01期
摘 要:近年来,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校园欺凌不仅给被欺凌学生及其家长带来严重的伤害,对欺凌者本身也会造成社会化障碍,形成不良人格等各种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并著手解决校园欺凌事件,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7年为进一步的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又颁发《加强中小学生人身安全风险防控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心理学;校园欺凌;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一、校园欺凌的概念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
二、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个人因素
校园欺凌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孩子有欺凌行为,这些都和他的成长经历、家庭氛围等是分不开的。往往受这几方面的心理特征影响:首先,孩子因为从小生活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其次,家庭教育不当,不注重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性格偏执;从小被家庭溺爱的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再次,欺负别人是因为过去有受欺负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敌意。这种感受和冲动促使他们从伤害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畸形满足感;最后,被欺凌的孩子往往性格较为软弱或者,即使在最开始受到同学欺负的时候他会试着回应反抗,但却无济于事,接着就会非常恐惧,最后反抗不了,则变得麻木退缩,因为引发一系列自卑及自我怀疑。使得欺凌行为得不到很好的遏制,甚至愈演愈烈。 (二)社会因素
生活环境容易接触到暴力,比如部分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方式起到不好是示范作用,使得一些小学生习得语言和行为暴力。加之长期起来校园欺凌事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而忽略管理,这也是校园欺凌得不到有效管理的原因之一。 三、减少校园欺凌的对策 (一)提升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的温馨港湾,浓厚的亲情和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基础。每个家庭都要经常对孩子的生活态度和状态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平时应多沟通和教育,使其掌握判断善恶和关怀他人的能力。对此,希望父母及监护人能够真正理解并接纳孩子,多给孩子关爱与包容。若不幸自己的孩子是被欺凌的对象时,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起,给予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这里说的并不是要家长去跟对方对峙,而是去了解欺凌现象背后的具体原因,和孩子一起面对这个问题。
2.减少小学生的攻击性心理倾向。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欺凌行为,首先的解决措施是尽可能的减少小学生的攻击性心理倾向。马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费兰左指出,挫折和负面情绪会引发学生产生攻击驱动,同时,小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接触的一些暴力图片,视频等信息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攻击行为,进而导致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因此,首先社会,家庭以及学校都应当避免学生接触到暴力行为,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成长环境中存在的暴力行为,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3.提高学生的宽恕水平
积极心理学认为,宽恕的程度会影响人生的主观幸福感。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与宽恕水平存在显着性正相关,宽恕水平越高,生活满意度则越高,当欺凌行为即将发生时或已经发生后,教师应当及时的引导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建立一种共情关系,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重新建构认知,多考虑和理解对方,加深对对方的同情,进而逐渐宽恕对方的所作所为。学校应当定期的组织开展讲座,提升学生们合作意识,使小学生们能够接纳,容纳他人,能够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其他同学,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宽恕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加强小学生个体心理的干预 1.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那些弱势儿童,他们的心灵较为脆弱,只有让他们自身建立了自信心,才能避免受到校园欺凌行为,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扬与肯定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当学生的成绩出线进步时,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并且相对较为孤僻的学生,要积极的。鼓励他们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使得他们尽可能的放下心里障碍,逐渐学会其他同
学进行合作交往,当校园欺凌行为已经发生时,教师应该与被欺凌的学生共同面对,同时还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也了解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遏制他的再次发生。
2.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
首先,学校应当为小学生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配置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对于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要积极进行疏导,以致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对于那些校园欺凌事件中受到伤害的学生,要及时的提供心理救援,帮助他们快速的从阴霾中走出来。
其次,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各小学对于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实施暴力的学生,不能只是一味的采取惩罚措施,而是在了解校园欺凌事件后,及时与欺凌者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能够从心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反省,改正错误的行为,
再次,重点关注问题学生。各小学班主任,教师要对问题学生及社交困难户进行重点关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提前介入进行心理矫正。各小学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或是集体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提高与学生的交往能力。各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活动,班级小组活动,建立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为学问题,学生的校园生活和人际交往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只有在了解校园欺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用合理的对策积极性应对,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减少并逐渐消退校园欺凌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f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