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实验室分析前工作流程的规范》,欢迎阅读!
![工作流程,实验室,规范,分析](/static/wddqxz/img/rand/big_14.jpg)
对实验室分析前工作流程的规范
1、申请项目的选择。医生对申请检验项目的选择与结果的阳性预测值与诊断特异性有关,合理的项目选择是现代循怔医学的要求,由于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的选择习惯例外,例外病人要求检验的项目例外,因此应在规范的基础上又有选择的灵敏性。我们在设计申请单时根据例外诊断价值进行分类,分成例外的诊断系列又进行高、中、低例外项目的组合,医生在选择项目时既直观又灵敏。
2、患者的知情同意。各种检查的目的、标本的采集方法、可能的误差、收费等信息是患者应该知道的权利,有些项目涉及患者个人隐私,有些项目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甚至医疗合同。医护人员往往由于各种因素对此不够重视,有时甚至导致医患纠纷。对于住院患者我们采用书面表格形式供患者了解并签字确认;门诊患者在申请单上注明免责声明,采血窗口张贴收费标准、注意事项、有疑问时当天提出免费复查及免责声明;某些检验项目在报告单上注明阳性或阴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提示的价值,以免医生或患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3、标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是实验室前质控的严重环节,包括生活习惯与条件如饮食、饮酒、饮料、用药、劳动与运动、工作条件、精神情绪、抽血时间、生理病理状况等。有资料显示一顿标准餐后对生化指标造成的影响为5%-50%;大量饮酒后GGT升高一倍以上,TCHO、TG升高40%;长期坚持锻炼者血清中CK、AST、LDH升高;大部分生化项目的日间变化在5%-10%,ALT在一天的生理变化达5%-30%,酸性磷酸酶日间变异达50%-100%。许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患者不知道,甚至临床医生也不了解,因此抽血前的告知非常严重。对此我们印制了包含标本采集前患者注意事项的宣传单,对于住院患者作为住院须知发给患者,门诊病人在导医台,采血窗口,体液室窗口等张贴和发放,在检验申请单上标示注明,采血后再发给一份。另外标本采集的时间相对不变,住院患者早晨7-8点,门诊患者7-9点,尽量减少生理时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标本采集时的姿势。人体在例外的姿势时水,电解质在血管和组织的分布例外,对血液中的成分影响很大,如直立位时,水,电解质从血管渗入组织,血液浓缩,血清蛋白,酶,血细胞压积,激素等平均升高5%-8%,从直
1 / 3
立位转入坐位需要15分钟的平均。当人体位置从坐位转入仰卧位,水,电解质重回血管,血液稀释,血液成分降低10%-15%。
因此标准的采血位应该是坐位。对于门诊病人,我们要求病人坐在椅子上排队等候,住院病人大凡要求坐位抽血,重病人仰卧位抽血,并在报告单注明。
5、止血带的使用。使用止血带时,静脉血回流受阻,从组织中回流的水,电解质减少,血液浓缩。
因此使用止血带后应尽量在1分钟内完成消毒,穿刺。这要求采血人员具备烂熟的采血技巧,快速穿刺,穿刺后放开止血带让血液流通后再采集,以防血液浓缩。
6、抗凝剂的使用。例外的抗凝剂选择是保证实验准确性的基础,抗凝剂的使用不当将对检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使用混有EDTA的血浆测电解质对钾,钙,镁影响强大,测某些酶CK,ALP等出现假性降低,这些错误多见于拿错抗凝管或将一管血倒入另一管。测凝血四项时抗凝剂与血液的稀释比例不当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有很好的商品化采血管,可以实现抗凝剂使用的标准化。
7、标本的污染。最多见到错误是护士在输液前或输液时从输液管放血,混入少量液体,实验室不易察觉,还有采血人员在病人输液的同侧静脉抽血混入输液的液体,造成差错或事故隐患。
8、采血的技术。采血技术不当常造成溶血或组织液混入。
多见的错误是消毒后酒精未干穿刺后混入酒精造成溶血;抽血时用力过猛,血液进入注射器腔过快造成溶血;多次穿刺血液渗入组织从组织抽取血液;抽血针头过大发生溶血等。
9、分外标本的采集。许多检验对标本采集有分外的要求,主要是对临床医生和病人的告知,常规标本如粪,尿,痰,细菌培养等将标本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直接印制在申请单的下面,病人会很重视也会认真执行的,经常举办临床与检验交流会向临床医生宣传交流也有很好的效果。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e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