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贫困理论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影响

2023-06-24 22:3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维贫困理论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影响》,欢迎阅读!
多维,精准,扶贫,贫困,理论


多维贫困理论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以收入或支出单一标准界定的单维贫困已经逐渐转变为多重标准界定的多维贫困,由此使貧困的治理问题也渐趋复杂。研究维贫困的产生和纵向比较多维测量方法为重点,分析多维贫困对于当前我国所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影响机制,以期更好的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不遗余力地解决贫困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贫困的衡量从收入水平的单一标准逐渐向健康、教育生活状况等多重标准转变。随着我国脱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关注和重视多维贫困会成为扶贫工作展开的关键。



标签:贫困; 多维贫困; 精准扶贫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0.057

1 贫困理论发展历程

1.1 多维贫困理论的构建基础

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在曾指出,当前一个拥有较多财富却没有能力的人与一个财富存储较少但却有能力的人相比,者更容易陷入贫困而且是长期的贫困。与此同时,Sen能力、权利的视角分析产生贫困的原因,即人们缺乏获得劳动产品机会、缺乏抵御各种风险以及得到相应的劳动机会的能力或是在拥有这些能力的情况下,却被剥夺了。该论点不仅阐明了贫困的本质与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构建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与前提。



Sen在《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一书中,以孟加拉、埃塞俄比亚以及萨赫勒地区发生的饥荒为例,阐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发生大面积饥荒的原因大多是环境突变或遭遇天灾。但是Sen指出,在饥荒发生时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国家所有的阶层都遭受了饥荒。这是因为,不同社会阶层对于灾害的控制能力是不同的,总量短缺只不过使各阶层对于食物控制能力的差异明显暴露出来而已,这种能力的差异是源自权力的剥夺。因此,Sen以能力的缺乏或被剥夺阐明了贫困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这是被当前学界各个专家广泛讨论和接受的观点。这是一种从福利角度理解的贫困,森认为贫困的本质源于,权利的被剥夺,即没有能力选择自己所珍视的自由而陷入的一种贫困状态。



1.2 多维贫困理论的构建过程

Sen1990)指出仅从收入为衡量指标并不能反映贫困的状态,贫困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贫困应该是指从创造收入和能力的角度衡量而不仅仅指物质方面的匮乏。因此,多维贫困逐渐成为研究的关键所在。






2 多维贫困测度的研究

通过对多维贫困建立的基础与过程的探究,更深刻认识到贫困是以动态的发展的规律发展的。能力剥夺研究多维贫困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系统的认识当前我国所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并且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以期达到多维贫困理论与精准扶贫政策的完美的结合,确保我国的扶贫政策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多维贫困测度是多维贫困理论的核心所在,在多维贫困的基础上发展与建立的众多测量贫困广度与深度的方法成为我们研究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国内研究的文献来看,王小林,Alkire 2009)运用多维贫困指数MPI方法对2006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进行多维贫困测量。邹微、方迎风(2011)基于多维贫困的理念,充分运用中国健康与营调查CHNS8调查年度的数据,对中国的贫困状况进行了动态多维度考察。高艳云(2012)以多维贫困的为研究理念,主要采用MPI方法对城乡贫困问题进行研究。林闽钢、张瑞利(2012)采取MPI的方法主要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NS)数据,对农村贫困家庭与农村非贫困家庭的代际遗传问题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对于之后的贫困治理工作政府应在贫困人口的识别方面和帮扶措施方面提升精准度,采用多维贫困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作为理论撑,可以有效的指导我国当前的贫困治理工作多维贫困不仅可以提升政策制定的针对性,而且对未来减贫工作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是,以这种方法测定贫困存在一个缺陷,即对于权重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的权重指标的选取,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郭建宇(2012)采用多维贫困指数MPI对山西的农户进行了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贫困发生率和农户陷入贫困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对于多维贫困的测定三者都各有利弊。在具体运用测定方法的同时,要注重结合当地的现实情况,只有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适用性,才能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3 多维贫困理论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启示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我国贫困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的内容,发现从以解决温饱为目标的贫困政策,到现在国家倡导的精准扶贫政策,我国的扶贫政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将精准扶贫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精准扶贫指明了新的方向。精准扶贫政策成为现在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航向标。研究发现,多维贫困理论与当前我国提出的精准扶贫的理念有诸多相似之处,两种理念有不谋而合之势,这对于解决我国贫困问题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并且多维测度贫困的多种方法也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提供了技术支持。



3.1 转变扶贫救助理念

对贫困概念的历史演进情况分析,发现对于贫困的认识必须从以往的收入贫困观逐渐过渡到能力剥夺贫困观。诚然,本文并不是以收入或消费划定贫困的概念及方法的否定,这些概念是我们理解贫困的基石,是我们研究贫困问题




的先导。正如贫困问题,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长期面对的问题,面对这一发展的问题,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视角。鉴于此,针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制定与地区贫困现状相符合的政策,如针对非洲贫困地区我们依旧可以沿用标准较低以收入测定贫困的一维贫困观。但是,我国贫困发展以开发式扶贫进入到精准扶贫阶段,即在解决了大部分贫困人口温饱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精准化的视角解决问题更加突出,贫困工作更为艰巨的地区,则需要我们转变视角。在精准扶贫政策出台的同时,以多维贫困理论为指导前提,制定与精准扶贫政策更为贴合的具有体系化、整体性的组合政策。转变我们之前粗放式的扶贫工作理念,将多维贫困理念融入我们正在进行的扶贫工作中,这对于解决更为艰巨的贫困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b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