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从性别差异透视“男教师奇缺危机”》

2023-01-06 10:4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从性别差异透视“男教师奇缺危机”》》,欢迎阅读!
奇缺,透视,随笔,差异,性别
从性别差异透视“男教师奇缺危机”



当下,小学男教师告急,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凸显。譬如,广州市白云区中小学女教师80%以上,在近年的招聘中,女教师仍是“主力”。令人忧心忡忡的是,男教师奇缺趋势已经蔓延至高中。苏州市某重点中学有教师115人,其中女教师72人,男教师仅有43人。为何女教师绰绰有余?而男教师却捉襟见肘呢? 不妨从男女性别差异去探究成因。

理学研究表明,男女性别差异明显,理想、兴趣、价值观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当今教师职业较合女性口味,而对男性却并不“开胃”。那么,男性哪些心理特征影响了他们的胃口呢?

一、乐于挑战,不甘平庸

动物界显示,雄性好斗、好胜、活泼,而雌性相对柔弱、温顺、文静。其实,人类脱胎动物男性仍保留着雄性动物的某些天性。当今教师职业缺乏挑战性,男生报考师范者寥若晨星。

案例:某校高三毕业班,无一男生报考师范。甲同学说:“当老师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作业,周而复始,平庸无聊,真没出息。”乙同学说:“我报的是理科。理工类招生,从大类分有上百个专业,细分的话有上千个专业,选专业随心所欲。毕业后,既可当工程师,又可考公务员,还可创业当企业家……任意闯荡江湖。 经济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旺盛。为了满足接受高等教育的期盼,我国高校不断扩招,2010年招生就达657万以上,其中非师范类占97%,而师范类仅占3%。非师范类,尤其是机械制造、交通工程、航海技术等80工学类专业似乎为男生“量身定做”这些专业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为男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既然非师范类专业比比皆是,又能满足男生爱挑战的天性,当然男生报考者纷至沓来。而师范类专业相对单调机械男生无人问津就不足为奇了。

女生相对体力不足,心理上又求稳,所选专业相对狭窄。譬如,远洋航海、地质勘探等专业,几乎见不到女生。由于社会的偏见,似乎女生只适合文科和理科中的财经、医疗、计算机等少数专业。随着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工资旱涝保收,对女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娘子军”师范由此产生。

二、自由活泼,不愿束缚 无论“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要求女性文文静静。女性常能循规蹈矩,除了受礼教束缚,还和女性的性别气质有关。而所谓大丈夫的气质是“四海为家,洒脱不拘”决不能受束缚羁绊。当今学校束缚多,很难吸引并留住男教师。

案例:为了方便管理,某校实行封闭式管理。通常7点考勤,下午5点离校,中途离开要凭出门证。学校犹如一只大鸟笼,办公室、教室和食堂成为常态的“三点式”活动区域。不少男教师想“喘喘气”,想尽法子“跳槽”。一位男教师创作成名,跳槽到报社;一位男教师报考公务员,跳槽到工商局;一位男教师招干考试,跳槽到科技局……实在没办法,哪怕跳到成人教育也好。问其原委,不约而同:“跳出校园,考察多,下乡多,交际多,筋骨活络自由多。

不少学校热衷于军事化封闭式管理圈住了学生,也束缚了教师。近年来,校园凶杀事件频繁曝光,校园戒备级别随之提高。筑高围墙,安装“电子眼”,保安全天守候,如临大敌。“关门办学”阻止了不良人员的混入,但同时妨碍了教师的自由外出。本来教师的社会活动空间不大,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更缩小了教师的活动空间。许多教师不得不蜗居在校园内,过上狭隘的“三点式”生活。


事实上,男性比女性更渴望宽松,一旦受到束缚压抑,就会使出浑身解数去冲破。“池中之鱼”“笼中之鸟”,影响了男教师的生存环境。囿于学校一隅,社会接触面太狭窄,是大多数男教师不愿面对的。可见,且不说奢谈男教师的增加,就是在岗男教师不“跳槽”就是万幸了。

三、爽快利索,不肯死磨

有人进行心理实验:清理一堆垃圾仅需半天,洗净一堆衣服却需一天。结果,男性都选择清理垃圾,而女性几乎选择洗衣服。男性说:“爽快。”女性说:“省力。”这一实验表明:男性不怕累,不怕脏,就怕“磨”。应试教育,死缠烂磨,男教师叫苦不迭。

案例:某校W老师教初中语文课,教学成绩在女教师面前大跌眼镜。原来,同行的女教师大都在30岁上下,精力充沛,勤勤恳恳。每次课间,办公桌前挤满了“补差”的学生,女教师一一悉心辅导。期末考试前,考查科目刚结束,课时立马被女教师一抢而空……W老师说:“我年龄大了,一天到晚缠着学生吃不消,何况死磨出来的成绩没多大意思。该老师请求学校让其改行到相对利索的体育组去。

近年来,升学竞争白热化,应试“雾霾”挥之不去。小学教学更加烦琐,备课、上课、批作业,辅导学生,还要加班加点,终日不得停歇,疲惫不堪。应试教育环境下,评优晋升、奖金补贴都和升学率挂钩。争分夺秒,拚死缠磨成为一道苦涩的风景线。 女教师评优经常“金榜题名”,就和女性勤勤恳恳的性别优势有关。整体上说,女教师工作更细致耐心,更适合做事无巨细的教学工作。男教师面对烦琐的工作,常觉力不从心。许多教师乐意转到体育组,并不是上不了课,图的就是“快刀斩乱麻” 四、自强不息,不愿小用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男子为阳,乾道为男,乾道就是四个字:自强不息;女子为阴,坤道为女,坤道也是四个字:厚德载物。男人绝不过平庸生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男子汉理应豪情万丈、铮铮铁骨和建功立业。而当今为分数而教学许多男教师无用武之地。 案例:G老师是一位近50岁的男教师,一直教初中物理课。他常觉得大材小用:“不用说大学里学的高等物理,就是高中所学物理初中教学几乎也派不上用场。”他还觉得走错了门:“假如当初不读师范,或许所学知识有个用武之地。”更使他气恼的是:“应试教育教学成绩靠‘死磨’。而‘死磨’怎么磨得过女教师?屡战屡败,能不窝囊!

当今教育系统有这样的现象:大学男教师占多数,高中男女教师平分秋色,初中男教师不足“半边天”小学则是“娘子军”的天下。不难看出,所授知识难度下降,男教师的比例下降。有人调侃说:“教小学初中毕业够了;教初中高中毕业够了。”虽有夸张之意,但也表明了中小学教学内容难度不大。由于“含金量”不高,许多男性认为,堂堂大学生当小学教师大材小用,没“出息” 五、“男教师奇缺危机”的思考与建议 世界万物都需平衡。“阴柔”有余,“阳刚”缺损,势必受到教育规律惩罚。“女儿国”中的“贾宝玉”,就是阴阳不调结出的苦果。男教师奇缺的深层次是社会待遇偏低和应试模式下生存环境的恶化。破解“男教师奇缺危机”,需要综合治理,有待注入适合男教师生存和发展的“男性元素”

1.给男生读师范以补贴,增加“吸引力”

男教师奇缺的源头是男生报考师范者寥寥无几。为此,政府要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男生报考师范。江苏省某市制定“教师性别平衡计划,鼓励优秀男生报考师范,凡考入重点师范大学,学费由政府“买单”,还奖励每年3万元的助学金。该市优秀男生踊跃报考,基本扭转了报考师范者性别比例失衡的局面。 2.给教师应有待遇,增加“黏合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几乎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水往低处流,这是水性;人往高处走,这是人心。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缺乏留住男教师的“黏合力”。若不能消除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PB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