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民间美术传承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2023-03-30 21:38: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中国民间美术传承方式的变化及影响》,欢迎阅读!
中国,传承,民间,美术,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中国民间美术传承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作者:闫

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20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形态,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信息,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特点,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民间美术 传承方式 影响 发展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文化生活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的观念使其价值被低估,发展受阻碍,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

民间美术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有的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刺绣、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将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传承的方式,那就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但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展,也不断革新。民间美术传统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言传身教。民间美术是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言传身教是中国人做人和育人的重要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往往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工匠、艺人等,其创作经验很少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往往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简便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既有言传”,更有身教。很多民艺传播者受自身文化素养局限,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就成为民间美术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文字、图谱记载。文字的出现为文化艺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而艺谱是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

(3)民艺品的实用性传播。民间美术始终和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实用性,比如年画,是一种绘画艺术形式,更是百姓生活在庆祝传统节日春节的实用物品,不是独立地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也正是基于此,年画等民艺品成为商品,参与生产、交换,这种具有实用功能、参与交换的民间艺术,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民艺品传播增进了民间美术地域之间、品类之间甚至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传承。

民间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近现代直至当代,随着现代化的浪潮进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条件迅速瓦解,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机械化、自动化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在这种状况下,许多民间老艺人的民俗技能随着他们年届高龄,后继乏人;大批民间美术遗产在乡村都市化、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迅速毁灭,农民画、皮影、剪纸、刺绣等由于民间文化生存土壤和文化生态破坏日渐消失,因此,民间美术获得发展的前提是受到保护。

所幸的是民间美术通过专家、研究机构的研究和建议,日益受到政府文化部门的重视,在一个民族和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是许多民间美术项目得到重视和保护,同时,作为具有独特风貌的艺术形式和品类,也越来越受到市场意识的影响,成为旅游、文化商业开发的重要对象。于是,民间美术实际上通过政府部门和商业运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传播和传承。

(1)国家和政府的专项扶持。国家和政府的专项扶持是现代民间美术得以传承的有力保障,比如2006年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对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加大征集、保护、利用、人才培养及重要项目和传承人扶持等工作力度。如设立传统民间艺术奖励项目,出台奖励政策,对长期从事优秀民间美术创作的,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给予一定津贴帮助等。还有两项全国性工程进行,一是文化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美术,59项。另一项是中国民协进行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组织(下转第115)(上接第113)专家进行田野普查,通过文字、摄影、录音录像全面的记录手段。对每一立项的民间美术的作品遗存建立系统而完备的资料库。现在正在开展的民间美术方面的项目有木版年画、剪纸、泥彩塑、唐卡、壁画等,以及以省为单位民间美术品中的全面普查。 (2)举办民间艺术活动。举办民间艺术活动可以促进民间美术全社会范围内的传承。与传统的师徒、父子关系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不同,现代民间美术的传承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现代媒体的宣传技术,为民间美术提供了向世界展示的舞台,向全人类传播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如近年连续举办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节潍坊风筝节苏州刺绣节庆阳香包蔚县剪纸节,极大地刺激了民间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扩大了民间美术的传播范围,增强了国人对民间美术的保护意识。

(3)建立民间美术博物馆。建立民间美术博物馆,通过参观、保护、研究和开发,对民间美术起到传承作用。如苏州桃花坞年画博物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西安皮影博物馆等。尽管说,目前民间美术博物馆越来越多,档次似乎也越来越高,而根本的原因往往是一面保护传统艺术,一方面为发展旅游经济,正如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但在客观上起到保护和传承作用。

此外还有建立民间美术网站和加强民间美术教育等。如今,互联网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流平台,各地为了传承发扬民间美术,几乎都建立了网站,对民间美术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些中小学对当地地域性较强的民间美术,纳入课堂教育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保护和传承作用。

当代民间美术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曾经出现的辉煌,尽管它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它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很多人对它的喜欢只是出于对一个逝去年代的怀念。但是,政府文化部门的保护、商业运作和学校教育,也在不同层面上,利用不同的方式,保护着民间美术的遗存,延续着它的传承。因此,我们通过多方努力,发掘民间美术价值,创新顺乎现代生活实际的传承方,那么,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2] 张少侠.亚洲工艺美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3] 王冠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商务印书馆,1997. [4] 方湘侠.民间美术.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Ii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