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未修改)

2022-10-18 12:22:0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未修改)》,欢迎阅读!
危险源,管理工作,汇报,场所,作业
关于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根据省安监局、贵州煤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努力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有效遏制和减少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今年以来,在省安监局的指导下,经过全市各区、市、县的共同努力,基本摸清了我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职业卫生项目申报工作基本完成,对进一步加强我市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工作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现将全市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全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中,共有6024个重大危险源,其中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265个,尾矿库12个,贮罐区14个,生产场所274个,压力管道1159.01公里,锅炉989个,压力容器4470余套。另外特种设备(电梯2922台,起重设备1362台,游艺游乐设施67台)。 (二)职业危害企业情况:

全市涉及职业危害的企业约1143家,直接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人数约6万余人次(因农民工流动性大,统计不确切),实行上岗前职业病体检的企业有136家,体检人数约16477人次,开展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企业约1100家,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企业约55家。全市职业危害因素分类分别为:粉尘危害因素约占30%左右,噪声危害因素约占20%左右,高温危害因素约占10%化学危害因素约占40% (三)机构情况:

目前,市级职业卫生监管机构2个,人员52人;区县职业卫生监管机构21个,人员180人;贵阳市现有职业卫生检测机构17家。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危害监督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是搞好安生产的一项基础性、源头性的工作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的工作部署,贵阳市政府以及安监局领导非常重视,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协调会,理顺关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协商重大事宜,形成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为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我局成立了以杨小平局长为组长,各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区、市、县安监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辖区内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登记工作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二)制定方案,周密安排。

为组织指导全市认真搞好工作我局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并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贵阳市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评估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对局各处室的工作职责、申报的范围和时间、申报工作程序、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连续下发了(筑安监管通[2006]64号、68号、90号)等文件,对全市开展这一项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各区、市、县按照市局《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20067月份我局还组织协调,召开了市、区(县)两级安监、卫生部门的工作会议,区县安监、卫生部门会后陆续进行了工作交接。 (三)加强检查,严格执法,认真指导。

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各区、市、县安监部门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存在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危害项目的企业,进行了日常检查,认真指导企业建立必要的监管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危险化学生产经营企业比较集中的开阳、息烽、修文等县,今年以来就组织企业成功举办了多次危化学品泄露、运输等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重大危险源的日常检查中,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对一时不能整改的隐患,明确责任人,整改时限。

200610月中旬,由市安监局和市卫生局分管局长带队分别组织两个检查组,对贵阳市11区、市、县(高新区)开展职业卫生情况和重大危险源普查情况以及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从职业危害重点监控企业现场抽查的情况来看,所抽查的11家企业,均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岗前培训及职业病体检工作并初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开展了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建立了企业职业病卫生管理档案和建立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业务素质

由于安监部门是新组建单位,新同志多,不熟悉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而且人手少,很难有效开展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0510月份以来,我局积极组织各区、市、县安监部门的同志,积极参加省安监局、省煤监局举办的为期一周的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了安全监管人员的执法水平,为下一步做好监管工作打下了基础。20067月份《实施方案》下发后,针对我市企业存在的对重大危险源监控和职业危害工作认识不足、监控不到位、法律意识不强的问题,我局与培训机构密切配合,制定了培训方案,研究培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到目前为止,共举办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企业相关人员培训班9期,772人参加了培训。同时,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部分区县也组织了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如:修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亲自组织召开相关协调会,理顺关系,划清职能,使该县职业卫生工作在职能转换期间未出现空档;县安监局以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为契机,购买职业卫生书籍,下发到乡镇和重点企业,依法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同时,县安监局和卫生局把职业卫生工作内容纳入自编培训教材,对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在企业职业卫生申报工作中,县安监局与县卫生局相互配合,卫生局对企业的申报表和现场安全检查给予技术把关,有力地支持了安监局的工作。息烽县于2006523日请无锡市五邦科技有限公司在县职业中学举办为期2天的重大危险源建档、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动态管理系统软件培训班,全县21家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管理人员共计61人参加了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基本掌握了重大危险源建档和动态理系统软件的知识。80%的企业都完成了微机建档工作,县安监局绘制了重大危险源分布图,加强日常监控监管。 三、存在问题

(一)由于目前全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制度尚不够完善,且还存在着监督执法人员不足,监督执法手段和设备落后,信息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以致部分安监部门的领导和群众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认识不够,措施不力。

(二)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对重大危险源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认识不足,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比较典型的是对推广的重大危险源监信息软件系统的购买不积极,影响了这一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工作技术性较强,企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且流动性大,掌握辨识标准熟练程度不够,辨识不准,影响了整个重大危险源数据档案的准确性。

(四)重大危险源软件开发商技术人员配备不足,难以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以及软件价格问题、操作程序问题等都制约了软件的推广使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FQ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