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欢迎阅读!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夏季保健知识:
一是饮水莫待口渴时,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喝水为时已晚。 二是大渴勿过饮,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前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
三是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因为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对身体不利。
四是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夏季饮食保健:
1、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为好;要补充维生素: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类,在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最常见的如:吃辣椒可以促进排汗、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有一定好处。而食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喝粥。在早、晚餐时,喝点补肾消水肿的绿豆粥,健脾益气的莲子粥可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荷叶粥,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百合粥或银耳粥、黄芪粥等,都是大有好处的。 夏季保健常识:
1、在酷暑季节,为防冷气侵害,应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入睡后,最好关上空调。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
2、夏季暑热之邪,最常见是中暑。同时,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神尤为重要。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
3、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胃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低下,故忌暴饮暴食冷饮。另外,大汗之后不要多食冷饮,尤其是某些慢病患者,吃冷饮更要有所选择。如冠心病、哮喘、慢性气管炎,不宜吃冰冻食品;胃溃疡、胃酸过多的,不宜多用含酸味的冷饮;糖尿病,应不用含糖的饮料。还要注意,喝饮料不能代替饮水,解暑还是茶水为好,温热的茶水是夏季较理想的饮料。
三高老年人夏季谨防热中风!
导读:夏至为一年中阳极阶段及气升之极的时期。这个时期,酷热多雨,空气湿度大,如果不能顺应气候变化,体内阴阳失调,很容易导致疾病发生。“热中风”就是其中一种。 三高老人夏季谨防“热中风”:
中风不仅会发生在气温低的冬季,夏季也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因此,这一节气我们(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三高”老人)一定要警惕夏季的“热中风”。
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较少,如果夏季出汗过多,更易损耗阴津,致心火炽盛,肾阴不足。《景岳全书·非风》中指出:“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而空调、电风扇以及生冷食物又会损伤人体的阳气,这些都会增加发生中风的机会。总之,中风病症无论病因如何,都是气血相搏,血气留滞于脑,经气瘀滞,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阴阳互不维系所致。
夏季防中风可采用穴位疗法:
夏季防中风也可采用穴位疗法,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中冲穴有苏厥开窍、清心泄热的功效,为常用穴之一。如果搭配内关穴、水沟穴,还能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
方法:以左手手指甲掐按右手上的中冲穴,约1分钟即可,再换右手按摩左手中冲穴1分钟。可轮换进行。按摩中冲穴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对于中风、虚脱等突发性疾病导致人突然昏厥时,也不要惊慌,可掐住患者手掌虎口处的合谷穴,持续2~3分钟,昏厥能很快消失。头顶部的百会穴及足底心前1/3处的涌泉穴,也可令患者尽快苏醒。
为了保险起见,老年人的“保驾”药物也是不能少的。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血压,化验血脂、血糖、血黏度。需要靠降压药和降脂药来改变血液内环境的,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以免发生意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8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