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调研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2022-10-08 10:2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大调研食品安全工作报告》,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工作报告,调研,人大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人大调研食品安全工作报告

202192日,镇人大主席和政法书记组织辖区内的县人大代

表、镇人大代表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员调研食品安全,本次活动先后调研

了生活超市两家,小摊点一家,食品企业一家,学校食堂一家,饭店两

家,并到市场集市调研了生熟食,最终到医院调研病人,由院长介绍全

年因食用不洁食物造成疾病及中毒状况。代表们探讨食品安全把握方法。

本次活动由镇工商局的同志全程协作,向代表讲解合格食品的区分方法。 代表们调研后认为:我镇的食品安全监管同其他地方一样按环节监管,

依据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具体监

管职责,较好的解决了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

照旧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诸如对前店后厂的熟食店,流淌的小食品

工商贩,既有加工环节,同时又属于流通环节,日常监管应归哪个职能

部门不好确定,保健食品销售按环节应归工商部门,管理法规执法主

体为卫生行政部门。

一、我镇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在种植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农

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

2食品生产工作坊无证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所生产的产品

不能检测,卫生条件比较差。

3从业人员素养低,技术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备市场竞争能

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严重缺乏,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4食品经营点、农贸市场还有无《卫生容许证》、《营业执照》经

食品的现象,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差,进货制度不健

全,没有验收记录及索票证明。

5、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街

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绝大多数的碗筷等用具消

毒不够,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简洁形成

监督的盲点,是一个病从口入的隐患。



1 3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6、农村成为假劣食品的主要倾销地,低价位的假劣食品有确定的生存土壤。

二、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冗杂性和困难性。在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未做出新的决策之前,针对我镇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全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作用,统一协调,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整合现有执法力量,推动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督察督办力度。 2、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督管理,把监管关卡前移。一是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做好农畜产品、水产生产基地及加工基地的标准

化建设,全面推动“无公害食品德动准备”。二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加强源头污染治理。三是提高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对新办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证时必需达标,原有企业限期到达标准。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把小作坊式、小工厂式食品企业逐步淘汰出局。四是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把握。在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分期分批逐步实施haccp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防止食品危害的发生。

3、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实打假责任制。一是加大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力度,主动开展专项检查,树立执法权威,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窝点,严峻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大惩处力度,不但要从经济上对制假者处以重罚,增加其制假售假本钱,而且对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按分工负责制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



2 3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对重点工作的督察督办工作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评考核,工作不到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4、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继续推动食品安全信誉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重点监控机制、守信激励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制约机制。二是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建立镇、村两级监管网络。创新投诉举报工作,推行有奖举报;

5、加大食品安全宣扬力度,营造浓烈社会气氛。大力宣扬和普及食品安全学问,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把握鉴别假劣食品学问,食品监管的有关政策,把健康的消费观念植根于群众心中,提倡消费者的绿色有机消费行为,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关爱生命和健康”的浓烈社会气氛。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N2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