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微探

2023-06-27 21:3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嵇康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微探》,欢迎阅读!
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康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嵇康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微探

作者:陈丽丽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4

[ ] 嵇康是魏晋时期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放浪形骸,喜好庄玄,以越名教而任自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文章试从嵇康的人格、处世态度、人生哲学方面对他的自然主义哲学进行探析。

[关键词] 嵇康; 自然主义; 哲学思想

嵇康,魏晋竹林七贤之一,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少数能集文学、思想、艺术于一身的人物。他风姿远迈、性情率真,特好《老子》、《庄子》,能诗善文,辩才无碍、尤精哲理。在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当时的曹魏年间,他的理论实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性烈才高,好发议论,以致得罪当道,被判死刑。当其下狱时,有太学生数千人为之请命。临刑东市,视死如归,顾日影援琴而弹绝世名曲《广陵散》以终。他完全藐视强权暴政而任自然的殉道精神与壮美风采,至今令人追思不已。 一、内圣而外王的理想人格

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中对理想人格进行了阐述。至人不得已而临天下,以万物为心,在宥群生,由身以道,与天下同于自得。穆然以无事为业,坦而以天下为公。虽居君位,飨万国,恬若素士接宾客也。虽建龙旗,服华兖,忽若布衣在身也。由此可见,嵇康的眼中的至人是以道临天下,以无为为业,以天下为公,身居高位仍是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君子,而不劝百姓之尊己,割天下以自私的伪君子。这里的至人是一个无为而有为,把名教和自然完美结合起来的典范,同王弼应物而无累于物的内圣外王之道是一致的。嵇康把道家的无为与儒家的有为结合起来,越名教而任自然实际是要建立符合自然的名教。由此为基础,他树立了一个从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的理想人格。 二、刚肠疾恶的处事之方

面对严酷的现实,嵇康有志不就,却又无法改变现实,他又不愿意媚俗,只好托好老庄,寄托于内心的自我修养。他认为人生贵在精神上的满足,世之难得者,非财也,非荣也,患意不足也。……不足者,虽养天下,委以万物,犹未惬然嵇康看到人的物质欲望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在于精神上的满足,在于自足,从内心寻找快乐。 嵇康的避世养生、意足为乐的思想渊源于庄子,但又与庄子不同。他抛弃了庄子与时俱的游世思想而发扬了庄子不与物迁的独立人格。对时代深深的忧患,使他执着自己人生追求,至死不渝。当好友山涛跟司马集团举嵇康为吏部掌选要职释,嵇康毅然辞绝,并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示了他不与统治者合作,不愿受名教束缚的决心。嵇康藐视富贵是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当政的统治者虚伪不义,司马集团不断更迭傀儡来维护他们的残暴统治。和这样的统治者合作,违背了他心中的义。可见嵇康深受儒家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思想的影响。所以他不像庄子那样用婉转、隐喻的形式辞官,而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他对不仁不义的统治者的厌恶之情。

在嵇康身上,一方面反映了当政治高压来袭时,在无可奈何之中到老庄中寻找精神寄托;另一方面带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儒家倾向。和庄子懦弱谦下,不为天下先的处世哲学相比,不再遮遮掩掩,人云亦云,不怕扬锋芒毕露受人嫉妒,刚肠疾恶,仗义执言。嵇康哲学中对自我、对个性的充分肯定与强调,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反映了魏晋时期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贵生但不惧死的理性主义人生观

怎样对待生死?这是人生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乱世,人的生命有旦夕之危,人们对时局的压力、生病的痛苦、死亡的威胁往往持逃避态度。因此,人们寄希望于离世和养生来企求长寿。嵇康从小丧父,靠的是母亲和兄长的养育,慈爱有余,威严不足,使他有机会向道家的老庄发展,造就他轻贱外物贵重自身、抱朴全真的个性。

那么持贵生态度的嵇康,为什么在并非全然无知于生死利害的情况下,毅然无惧于死亡的可能,走向了死亡的悲剧下场呢?孟子说过: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我们或许可以透过孟子来了解嵇康的人生观。

热爱生命的嵇康虽然知道遗世忘俗可以安心全生、颐养天年。然而,他内心深深扎根的仁义礼智信以及司马集团不仁不义的残害世人使他难以忍耐是非之心,遇事便发,这也体现了嵇康正道直行的高尚品格。孟子曾说过:生,亦我欲也;义,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并且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嵇康的死堪称舍生取义,体现了孟子威武不能屈的贤者之死。对嵇康而言,生命固然珍贵,然而是非正义的价值更高。当两者起冲突不能两全时,为了使正义和浩然之气永存于天地之间,纵然牺牲短暂的现世生命,仍是值得的,嵇康的死亡态度可谓具足了儒、道两家的意义和价值。 四、小结

总而言之,嵇康可以说是再现了庄子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批判精神,虽然表面上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其实是以人格护卫了名教,体现了威武不屈的大丈夫志节。

虽然和其他许多庄玄学派的人物一样,嵇康的思想叛逆、偏执、充满幻想,不乏局限,但他对名教束缚中人性的关注,对社会发展中物人关系的探索,对自然规律的尊崇,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却处处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嵇康的思想和其他庄玄学派的理念一起形成了对儒学不足的有益补充,对后世影响深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曾春海.《嵇康的精神世界》[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2] 童强. 《嵇康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蒲长春. 循性逍遥”——嵇康哲学的超越之途》[J]. 《重庆社会科学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2006140.

[4]马会兰. 《嵇康的自然思想研究[J]. 《文史新鉴》, 2010448.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x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