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谨防班干部的官僚化》,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谨防班干部的官僚化
作者:陈兵
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年第12期
为了加强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班干部制度。诚然,这种制度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于班主任了解学生、搞好班级管理起到不少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锻炼其组织、管理、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开启了方便之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利必有弊。近年来,学校的班干部官僚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对个人、学校和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其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近日,偶然从杂志上看到一些消息,引起笔者关注。锦州市某小学生在饭店摆生日宴,专门宴请班里“中层”以上干部;长沙市某小学生当上管七个人的小组长,被“手下”请吃肯德鸡,其父母特意跟踪到饭店,悄悄观察女儿如何接受宴请:只见几个十三岁左右的孩子正在给女儿敬饮料,一个个“组长、组长”甜甜地叫个不停。女儿端坐一边,矜持地接受“手下”的碰杯,完全沉浸在那种快乐中。回家后,女儿神气十足地同父母说:“当上小组长好处可多了,他们会送我好吃的,还有礼物,就象我原来给组长、班长送玩具一样。”大有“想不到我也有今天”的英雄气概。后来,她父母又去询问那几个孩子为什么要请小组长,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小组长管收作业和考勤,平时我们与组长搞好关系,关键时刻就会给我们很大的方便。”一些学生干部凌驾于学生甚至老师之上,一派“领导”作风。类似现象在当今校园已司空见惯。 这些事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官僚主义已由成人世界蔓延到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中,多可怜!多可怕!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学生官瘾大、班干部官僚化倾向严重呢?原因是复杂的。 首先,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俗话说:学校小社会。确实如此,学校就是家庭与社会的缩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的学生家长本身就是官员,其言行举止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孩子。甚至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当班干部,从小就锻炼其“领导”能力,这样将来才会有“出息”。一旦自己的孩子当了班干部,家长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到处显摆,助长孩子的“威风”。君不见,每年新学期开学之初,都有学生家长到班主任老师甚至学校领导那里给孩子“跑官”甚至“买官”。据报载:北京某小学一位老师,因为许多学生家长找到他,要求让自己的孩子当班干部,最后对班干部进行“扩编”,干脆任命两套班子,每隔两周轮换一次,造成“班干部泛滥贬值”。“孩子们和猿猴一样,爱去模仿他们所见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甚至没有吩咐他们去做,也是一样,由于这个缘故,所以他们学会运用他们的心灵以前,先就学会了模仿。”(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生活在官僚主义气息弥漫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我们可爱的学生早已习以为常,天真地认为世界本来就如此。从小呼吸着有毒的空气,也参与到散毒的行列中去,这也难怪,适者生存嘛。虽然有许多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但日渐增高的校园围墙根本挡不住官僚主义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式的攻击,父母、老师和亲戚都作了他们的“榜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次,老师“精心培育”的结果。由于班干部的确可以帮助班主任处理好多日常事务,大大减轻老师的负担,所以某些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班干部有很大的依赖性,从而设立尽可能多的班干部,给班干部过多的“权力”,甚至全权托付。把一般学生与班干部区别对待,甚至在校内外佩戴“干部标识”。对于班干部的错误管理,也强迫其他学生先要无条件地服从,再事后处理,不能当面论争。有意无意地竭力维护班干部的权威,树立高人一等的形象,满足学生的虚荣心,换取班干部“死心塌地”为班级服务。甚至盗用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班干部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刺激学生“当官”。有这样一位班主任,成立班委会时,为给班干部添“彩”,在教室里专辟一块园地,镶好精致相框,让班领导集体亮相。五寸标准像下面是职位介绍:班长、团支部书记、纪委书记、宣传部长、生活部长、文艺部长、体育部长、学习部长、公安局长、刑警队长……从正职到副职,从班委常委到普通部长一排到底,谁先谁后,很有讲究,简直就是一个完全的政府,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接下来的就职演说仪式隆重庄严,程序滴水不漏,美其名曰:“民主化、制度化管理”。此时此刻,或许有学生产生当年刘邦初见秦始皇出巡时的感慨“大丈夫当如此也”,实属情理之中。学生一旦当官就感觉高人一等,十分感激老师的重视和“栽培”,工作积极性特高,手中有权,心中有班主任作坚强后盾,没有后顾之忧,当然就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工作,把权力发挥到极至。有权不使,过期作废!(这已是学生的口头禅)
最后,班干部制度本身的缺陷。已有学者注意到这一问题,认为班干部制度人为地制造了不平等,导致在老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权利圈。在这一制度下,同学之间平等友爱的关系,就有可能蜕变为人管人、人监督人的对立关系,就不可能形成民主人权的思想,人与人交往就带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从小就有一大批官气十足的“优秀班干部”脱颖而出,在学校上演“官场现行记”,以当“官”为主,学习为辅。小时侯如此,长大后自然也如此。而且会变本加厉,这是怎样的一种恶性循环啊。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如果班干部官僚化的不良倾向得不到遏止,其对社会造成的恶果将不堪设想,这决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在当今班干部制度不可能取消。那么,如何才能防止这一倾向或者将其危害降到最小呢?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正本清源,才会一劳永逸。结合上述原因,笔者以为:
其一,孩子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只有净化社会风气,形成和谐健康的氛围,才能给可塑性极强的孩子提供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德行是由经常做正当的事情学来的”(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让美好的形象和健康的思想根植在幼小的心灵深处,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官僚主义等不良习气只能成为小草或地衣,不会壮大。
其二,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马卡连柯曾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当教师的资格了。”一所山村小学,有这样一个怪现象:许多学生走路时背着手、低着头,还有一部分学生卷着一条裤腿。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说,老师就是这样的。留心一看,老师果然这样。老师的言行举止就像一丝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影响着学生。如果老师经常说话官腔十足、做事官气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学生难免会误入“官”道。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老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自己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忙得头发都来不及拢一拢的母亲俯身给老人洗脚,旁边的儿子看到这样的情景后,也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来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因此,有人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诚哉斯言!
其三,应该制定一种公正、合理的班干部管理制度。提拔任用班干部是以优中选优、唯才是用为准绳,管理中要杀掉班干部的“娇气”、“傲气”和“霸气”,不能放纵与姑息养“奸”。总之,不搞特殊,要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对班干部要进行正确引导,去除官本位思想,树立服务意识。至于班集体中诸如收作业、考勤之类的公共性事务,可以让所有同学轮流承担,消弭权力意识和嫉妒心理,构建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为班干部的全面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积极进取的环境,呵护学生健康纯洁的心灵,就能有效防止班干部的官僚化,助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责任编辑 杨 子)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t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