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西音乐形式的文化差异论文(全文)》,欢迎阅读!
![文化差异,中西,形式,全文,论文](/static/wddqxz/img/rand/big_30.jpg)
中西音乐形式的文化差异论文(全文)
一、文化差异的音乐形式分析
从音乐调式来看,四音音列构成了西方调式体系,且由于音程的多变组合又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调式,即常被人们称作“中古调式”或“教会调式”。文艺复兴之后,调式不断发展,我们熟知的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也分别由爱奥尼亚调式、利底亚调式和混合利底亚调式以及伊奥利亚调式、佛里吉亚调式和多利亚调式逐渐演变而成,它们之间互相融合、渗透,进而形成了现在的和声大、小调以及旋律大、小调。而中国音乐的调式则采用五声性结构,通过演绎构成宫、商、角、徵、羽五种五声调式。在内在的构成上,西方的音乐比较复杂、精致,更加适用于表现华丽、细腻的音乐情感,而中国音乐形式比较简洁、质朴,可用来表现粗线条的音乐风格。从音乐织体来看,以主调音乐为主的西方音乐体系中,主调贯彻整个音乐织体表现音乐的主体旋律或完整旋律的意义,和声和音列均对围绕主调起到了衬托的作用,音乐的织体思维是以纵向和声为主的XX状立体结构思维。而中国音乐的音乐织体注重各声部旋律横向性的线性展开,思维方式属于单纯的横线性织体思维,即使是多声部音乐的织体也是以西方音乐织体的复调音乐来构成而非主调音乐。究其背后的文化原因,则主要在于中西文化传统与美学传统的不同,西方音响的立体化体现了西方音乐文化将时间过程空间化的倾向,使得西方音乐多呈现奔放之态。而中国的音乐文化特点是时间型的,在流动中建立
- 1 -
审美文化方式,追求温婉绵延的单线延伸的横线性织体思维,将空间形态时间化的倾向,使音乐呈现出了内涵含蓄深邃的音响效果以及游动的音乐线性轨迹。从音乐节奏看,西方音乐节奏多为“功能性均分律动”型,即在这个节奏体系中,强弱拍规则均匀地交替进行,强弱幅度明显,且具有第一拍为强拍、其余为弱拍的固定模式,节奏感较为强烈。中国音乐节奏虽然也有与西方音乐节奏相同的“功能性均分律动”及规则均匀的强弱拍安排,但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变化性节奏,乐曲节奏更加自由,在音乐中并没有按照“首拍强”的规律进行创作,强拍在小节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中西节奏的区别究其原因在于“西方人的思维常规是数学式的,中国人思维常规是逻辑式的”。西方的文化模式注重理性的分析与知识的精准,追求科学知识的内在结构以及人为的改造世界观念,这与他们的哲学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是机械自然观的产物;而中国文化注重人的自然发展以及无为而为的哲学观,这使得音乐节奏呈现出随意的特点,由创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t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