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外语第二课堂如何提高实用外语能力》,欢迎阅读!
![外语,第二课堂,浅析,能力,提高](/static/wddqxz/img/rand/big_33.jpg)
摘 要:随着外国企业进驻中国数量的增加,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正逐年加大。各高校继英语之后也陆续开设了多门小语种。怎样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并应用好外语,是值得学者深思的话题。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配合外语课堂教学,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树立自信,还能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与实践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外语;第二课堂;校园科技节;漫画
经济全球化时代使更多外企开始进驻中国,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学怎样才能突出本校特色,怎样才能配合外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育者研究的主题。在课余时间利用外语第二课堂来进行实践,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一、开展第二课堂的措施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语种,学生都是零基础入学,如何从发音开始,利用短短的四年时间使学生灵活运用一门外语,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问题。首先要以兴趣培养为主线,依靠学校各个部门,特别是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课堂上的基础知识无法考核学生真正掌握这门外语的能力,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建立学生日志,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建立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把学生分角色分组,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训练了职场必备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也会变得阳光自信。
1.注重兴趣培养。在开学初期对新生宣传各种社团活动,像外语协会、动漫社、模拟翻译社、模拟导游社、模拟商务谈判、外语小品比赛及卡拉ok大赛等。并针对学生考级定期举办英语四、六级讲座,组织英语角,日语角等学生和老师课余时间的交流活动。另外,也可举行外语演讲大赛、外语风采大赛、外语辩论大赛、外语达人秀、英语励志讲座及听说日语演讲比赛等活动。
2.开展各种讲座。专门邀请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在校园内举办各外语专业的讲座,增进与兄弟院校之间社团的交流与学习,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有效利用校园广播站,让学生担任校园广播台节目主持人,把新闻翻译成英日文,使外语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创造更好的语言环境。
3.举办科技节。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文化节”是外语第二课堂最精彩的地方。每年都是学生自主策划,在学生中展开。从平时的课堂课本剧到小品剧表演、外语歌曲比赛、周末外语电影赏析、外语精美散文阅读、外语征文比赛以及外语电影配音大赛等,还会推出多种各国民族风的节目,穿插介绍当地的民族风情和语言文化。科技节期间还举办面试技巧等实用的讲座。“科技文化节”持续两个月以上,为的是营造学习语言的环境氛围,增强学生对外语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学习共同体。可以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对每个成员学生来说,其周围的成员及其共同的实践活动、共同的话语、共同的工具资源等构成一个学习环境,有着共同的目标与愿景,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文化,进行知识与意义的构建,更好地实现思维的充分发展。外语第二课堂正好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在这里,教师可充当学生思维发展的协助者和问题探究的指导者等多重角色。设计内容也都是以外语材料为主题的节目,如外语知识竞赛、各国风俗习惯养成、多语言天气预报及化妆技巧等。根据场景设计,教师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延展性,将课堂的学习与思维推向更宽广的领
域。
二、第二课堂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基础课知识得到实践,还能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活跃学生的课外活动,创造学习外语的气氛,使课内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或入门较慢而对外语产生抵触心理,不能或者不敢开口说外语。这种不自信的行为会延伸到其他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甚至会影响学生步入社会和职场就业。第二课堂的所有活动都以学生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才是各个活动的主人,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教师不会像在基础课堂上那样只是一味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说和表演等各种活动,并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自编自导剧本,增强其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各高校也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训和模拟实践,自编、自导、自演外语小短剧,利用基础课学到的语法点,结合书本或者是有趣的经典故事,抑或是自己编排的剧本来设计灵活性较大的生活小剧本,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自我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情景剧表演更能提高学生的临时口语应变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n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