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吐血(二)

2022-12-24 23:5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医案——吐血(二)》,欢迎阅读!
医案,吐血,中医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凉血法治愈吐血



病案:郑某,男,24岁。 初诊:19722月。

主诉及病史:患者系独生子,素来体弱,身体较瘦,但精神饭食尚可,其母误信人言,自购关茸末予其服,每晚睡前以米酒冲服1g,无任何不适。1周后增至1.5g,觉夜间稍有烦躁不安之感,初不为意,服至第2周末,忽然口吐鲜血,乃来就诊。

诊查:患者面色红赤,自诉昨夜突然吐鲜血数大口,约有100ml,整夜躁扰不得寐,今晨又吐血7080ml。诊察之时又吐两大口,色鲜红。神志清楚,口不渴,思冷饮,尚能进食。舌少苔,质纯红中心略有光泽,脉滑数。小便尚可,大便略干。

辨证:胃火上冲,热迫血液。 治法:清热凉血。

处方:犀角9g(用水牛角18g代之先煎) 杭白芍18g 生地24g 丹皮9g 黄连6g 黄柏9g 2

二诊:服药1剂后,吐色量减少一半,服第2剂后,吐血已全止,夜寐较安,口干见好,舌中心光绛已除,仍纯红少苔,脉数见平。


处方:水牛角9g(先煎) 杭白芍12g 生地18g 丹皮6g 9g 黄连3g 黄柏6g 7

三诊:未见吐血,神清气爽,烦躁已减,夜寐已安,纳见增,脉稍数,舌红转淡,苔薄黄。用下方为善后计,并嘱家属勿再滥服补药。

处方:北沙参15g 生地9g 玄参9g 麦门冬9g 甘草3g 5

按语 古人有“误补益疾”之说。补药不可滥用也。本患者之母,因

其子身体较瘦而妄用鹿茸,以致“胃火炽盛”发生此证。犀角地黄汤能凉血止血,故有显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276,张海峰医案。

张海峰,1915年生。江苏镇江人。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生于江西南昌市。成长于中医世家,15岁即随父亲、江西名医张佩宜学医,后又拜名医姚国美先生为师。1936年毕业于江西中医专门学校。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50余年,擅长内科杂病,尤其对脾胃学说有一定研究

解放后,曾任南昌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并与江西省中医同道一起创办了解放后全国第一个中医刊物《江西中医药月刊》,任总编辑。1958年调江西中医学院任教,并先后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研究生班、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全军活血化瘀研究班,以及上海、江苏、陕西、广西和江西省等各地讲学。1982年应日本医学界邀请,曾赴东京、大阪、名古屋、北海道等地作专题讲座,获得好评。

历任江西省中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兼江西分会副会长、江西中医学院顾问、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顾问、日本北海道中医临床研究会名誉顾问等职。

主要著作《脾胃学说临证心得1979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1981年由日本医学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在全国各种中医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it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