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维度阅读课程体系的构建

2023-03-07 15:0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多维度阅读课程体系的构建》,欢迎阅读!
多维度,构建,体系,课程,阅读
论多维度阅读课程体系的构建

作者:王丽娜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年第08

近年来,我校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把重心放到文化建设上,以此作为学校实现内涵发展、整体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课程建设,我们力求从教育原点出发建课程

语文学科来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阅读思维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构成的核心要素。20199月,全国中小学开始统一使用语文统编教材,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限强调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主编温儒敏教授说:统编语文教科书专治不读书。为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统编教材还建构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的确,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阅读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阅读量太小。从语用的角度来看,阅读方法指导方面也存在缺失,很多时候学生仅仅停留在读过的层面,没有进入高质量的阅读,很难提升综合素养。基于这样的现状,我校凝神聚力,推行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课程建设,把阅读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多维度研究,希望课内外阅读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做好阅读课程顶层设计

201910月,学校成为首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我们基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确立了主题课程教学研究这一研究方向,将课程体系指向多维度阅读课程,构建了心素养课程标准课程设计学习评价课程发展链,努力打造以能读写、善语用、勤思辨、塑品格为目标的语文课堂。

教学对象上,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教学内容上,开展从单篇精读到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教学研究;教学评价上,将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结合进行。

二、聚焦阅读思维过程可视化

阅读教学要实现提质增效,必须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该如何实现儿童阅读与统编教材的结合,以求在教学实践中把培养阅读思维落到实处呢?巧用思维导图作为支架,让阅读思维过程可视化,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通过图示,可以将学生思考的路径、规律呈现出来。可视化工具形式多样,比如情节绳、情节环、情节梯、情节格等。 1.基于语文要素的单篇阅读教学,运用可视化工具发展深度思维

余党绪老师说过:在阅读教学领域,近十多年来,阅读与思维的关系越来越被关注,尤其是阅读与高阶思维的关系,成为阅读教学讨论的聚焦点。在实际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工可以指导学生习得学习方法、构思学习脉络,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教师阅读教学的创新,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生态。

《蜘蛛开店》是一篇童话故事,本课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讲故事、续编故事。讲故事对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太难,难点在于如何根据示意图讲好故事、复述故事。一位特级教师在执教本课时,采用教师范读、个别读、齐读等方法指导朗读,并借用表情图式穿插于朗读中,帮助学生理解蜘蛛的情绪变化,然后借助词串让学生复述故事,让教学目标切实有效落地。 可见,在单篇阅读的教学中,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既是帮助学生对故事再现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更是学生理解文本、促进思维能力深度发展的过程。 2.基于群文的文本内在规律,活用可视化工具培养高阶思维

温儒敏教授讲过,最好的阅读课是往外延伸的,统编教材重视将阅读往课外延拓。他建议小学校采取“1+X”的办法。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運用的是群文阅读的方式。我校曾在区教研室的引领下参与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多文本,这些文本之间或主题相同、或写作手法相近、或表达方法相似,整合教学,有利于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少、费、差、慢等问题。 文本的规律本质上是思维的规律,文本不过是个例子。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具,具有阅读知识点的集中整合和展示能力,可为学生带来相对清晰的阅读思路与阅读体验。如我校王睿老师在执教《父爱之舟》一课时,运用跳读的方式阅读文本,以场景描写为抓手,运用思维导图,通过细节对比和人物感受等表达方式,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文本,并将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写作当中。

3.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视野,巧用可视化工提升思维品质

在课改背景下,课外阅读课程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整本书阅读是一条有效途径,思维导图、学习单等可视化阅读工具的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品质。


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单元目标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推荐的阅读书目有《西游记》。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理解内容时有一定难度。我校张慧芳老师在执教本单元时,精读课文学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引领学生运用猜测语句意思、跳读、联系影视剧等方法学习文本,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让阅读变得轻松顺畅。在《西游记》读书分享会上,教师让学生制作人物名片,说说喜欢哪个角色,把对这个角色的评价写出来。之后,又引导学生聚焦孙悟空,交流分享与孙悟空相关的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填写情节格这一可视化工具图。学生多元化地认识了经典人物,品味了精彩故事,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愈加浓厚。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事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课程建设及实施中,每位教师都是开发者与实践者。如何构建扎实有效的多维度阅读课程,实现思维可视化支持下的深度学习,将课堂转变为思维发展导向的空间,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我们将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课程建设、课堂实施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品格,同时努力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cX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