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物流毕业论文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历程简析

2022-10-29 05:5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交通物流毕业论文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历程简析》,欢迎阅读!
交通物流,简析,毕业论文,历程,运输
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历程简析

交通运输结构是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相互竞争、相互合作而形成的。对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历程的研究,有助于分析我国运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笔者在我国积极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政策背景下,主要通过对运输结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理顺其发展过程,为分析我国目前运输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交通运输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1.运输结构

结构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指事物的组成部分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组成方式和相互关系。交通运输结构是指交通运输的组成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组成方式和相互关系。运输结构的变化可以看作是社会新增的运输量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进行的分配,以及社会原有运输量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移所产生的共同结果。自从建国以来,我国的运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各种运输方式在需求引导和运力发展促进下,各自发生新的运输量,这就形成了“成长性”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原有的运输结构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使得运输量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进行转移,即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单纯性结构变化。某种运输方式运输量的净增长是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成长性”增长(“萎缩性”减少)与运输量转入(转出)之和。2.运输结构的影响因素影响交通运输结构变化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2个方面。 (1)内部因素。

影响交通运输结构62 I交通企-菅理2000年第5期总第249期变


化的内部因素是指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虽然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是不同的运输方式也有其特有的服务领域,如水运运输和管道运输。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性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影响运输结构。 (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指交通运输系统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政策体制等。自然条件泛指地域、地形、地貌和地质及水、矿产、生物等一切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对运输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的工业化程度下,有与其相适应的运输结构。另外,国家的政策制度也是影响运输结构发展的外因因素。

二、我国运输结构的发展历程

1.我国运输结构的发展阶段(1)19521978年。这一时期,我国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现代运输方式都有较快的发展。我国铁路通车里程从1952年的24万公里发展到1978年的

517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从1267万公里发展到8902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从73万公里发展到1360万公里,沿海港口泊位达到313个,民航机场达到34个。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承担了绝大多数的运输量,到1978年,铁路运输占客运总周转量的627%,占货运总周转量的728%。这20年间,公路运输发展最为迅速,在这20多年里,公路运输货运和公路客运的运输周转量都翻了3番多。

(2)19781995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制定了运输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在政策指导下,公路运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运输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铁路在客、货周转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公路运输在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公路运

输的快速增长是我国运输结构调整变化的重要因素。到1995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bl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