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midas收缩一次和收缩二次的区别总结》,欢迎阅读!

解释一:
徐变/收缩一次 : 徐变或收缩引起的效应。以徐变为例,徐变是混凝土由于自身特性在有应力的状态下产生的变形。其作用方式与温度的作用方式类似,即发生徐变时,若无约束就会产生变形但却没有内力;如有约束,则由于无法发生变形而会引起内力。程序中将为了引起徐变的变形所需的力,规定为了徐变一次内力。它并不是构件的实际内力,但会像温度作用一样将引起结构变形。而如果此时结构是超静定,就会因为无法变形而会引起内力,即徐变二次内力。
徐变/收缩二次 : 结构超静定引起的徐变/收缩作用的附加效应。
Midas在线帮助文件荷载工况部分的解释:
恒荷载(CS):除预应力、收缩和徐变之外,在各施工阶段激活和钝化的所有荷载均保存在该工况下。
施工荷载(CS):当要查看恒荷载(CS)中的某个荷载的效应时,可在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中的“从施工阶段分析结果的CS:恒荷载工况中分离出荷载工况(CS:施工荷载)”中将该工况分离出来,分离出的工况效应将保存在“施工荷载(CS)”工况中。
钢束一次(CS):钢束张拉力对截面形心的内力引起的效应。
钢束二次(CS):超静定结构引起的钢束二次效应(次内力引起的效应)。
徐变一次(CS):引起徐变变形的内力效应。徐变一次和二次是MIDAS程序内部为了计算方便创造的名称。
徐变二次(CS):徐变变形引起的实际徐变内力效应。
(CS):引起收缩变形的内力效应。和二次是MIDAS程序内部为了计算方便创造的名称。
收缩二次(CS):收缩变形引起的实际收缩内力效应。 合计(CS):
解释三:midas在线帮助文件结果荷载组合里的解释
CS:恒荷载 : 包含自重等恒荷载的分析结果。即除了钢束作用、收缩、徐变之外,程序会将在施工阶段加载的所有荷载作用效应归结到“CS:恒荷载”的荷载工况中。(在施工阶段施加的除了钢束作用收缩徐变以外的荷载效应)
CS:施工荷载 : 如果用户想查看某些特定荷载工况(如吊车荷载)对结构的影响的话,可在分析之前,在程序主菜单的“分析/施工阶段分析控制数据”对话框的右下端,将该荷载工况从分析结果中的“CS:恒荷载”中分离出来。被分离出来的荷载作用效应将被归结到“CS:施工荷载”。
CS:钢束一次 : 由钢束的张拉力引起的作用效应。
CS:钢束二次 : 结构超静定引起的钢束张拉作用的附加效应。(相当于次内力) CS:徐变/ : 徐变或收缩引起的效应。以徐变为例,徐变是混凝土由于自身特性在有应力的状态下产生的变形。其作用方式与温度的作用方式类似,即发生徐变时,若无约束就会产生变形但却没有内力;如有约束,则由于无法发生变形而会引起内力。程序中将为了引起徐变的变形所需的力,规定为了徐变一次内力。它并不是构件的实际内力,但会像温度作用一样将引起结构变形。而如果此时结构是超静定,就会因为无法变形而会引起内力,即徐变二次内力。 CS:徐变/收缩二次 : 结构超静定引起的徐变/收缩作用的附加效应。
CS:合计 : 施工阶段作用荷载的合计效应。对于变形,为CS:恒荷载、CS:施工荷载、CS:钢束一次、CS:钢束二次、CS:徐变一次、CS:的合计;对于反力、内力、应力,则为CS:恒荷载、CS:施工荷载、CS:钢束一次、CS:钢束二次、CS:徐变二次、CS:收缩二次的合计
钢束一次、二次: 概念:
钢束一次,相当于钢束作用在静定结构上的等效荷载,即并未考虑刚度、约束条件等影响。
钢束二次,是指在超静定结构中由于钢束作用产生的二次力。
细节:
钢束一次预应力损失在MIDAS中的计算:
1、锚具变形损失,考虑反摩阻的计算方法与规范不一样(曾有人对比MIDAS更准确);
2、弹性压缩损失不仅考虑了后续预应力对其影响,而且考虑了后续荷载的影响,规范仅考虑了前者;
3、台座升温与同一步骤内的预应力前后批的影响MIDAS无法自动考虑,需在张拉应力中人为扣除;
另外,规范明确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中不考虑钢束一次,在MIDAS中自动体现。
钢束一次和二次是软件中人为分离出来的。预应力的总效应应该是两者之和。 楼上正解!
同意6楼,不过按照2楼的理解也好的
总而言之,徐变收缩一次只和变形有关,徐变收缩二次内力有关。
钢束一次是不考虑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张拉预应力钢束的对结构的影响,钢束二次是考虑边界条件(即多于约束)在结构中产生的次内力。
在荷载组合和查看结果的时候一定注意他们之间的区别。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