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育随笔-老师我画呢?

2023-02-12 00:4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班教育随笔-老师我画呢?》,欢迎阅读!
中班,随笔,老师,教育
中班教育随笔-老师我画呢?



中班教育随笔:老师,我的画呢?

吃完了饭,我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散步。走到教学楼门口,那里种植的菊花吸引了小朋友的的目光:阳光下,五彩缤纷的菊花竞相开放,黄的灿烂,红的艳丽,白的沉静,孩子们看的目不转睛,纷纷低下头去,闻闻花的香味,轻轻的触碰小小的花瓣,有的孩子还发现了飞舞其中的小蜜蜂,大家都感受到秋天美好的意境,沉浸在这片花的芬芳之中了……

午睡起床后,孩子们自发的想画画菊花:朱忆画出了大朵的大丽菊,王宣泽画了黄色的蟹爪,欣浩不光画了花朵,还在边上画了很多飞舞的蜜蜂。对于小朋友的画,我都给予了肯定,还挑选了一些张贴在绘画区,供小朋友观赏。 第二天早上,我刚走近班级,叶嘉就把我拦住了,他拉着我到了绘画区,问我:“老师,我的画呢?”被他一问,我才记起他昨天那幅没有被“挑中”的画了。看着他一脸不乐意的样子,我发现这对他似乎很不公平。昨天。叶嘉也认真的画了画,还很得意的把画拿给我们看,我没有挑中那幅画,对他也算是个打击吧!我找出他的画,重新张贴在绘画区,他的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自己观念上的一些问题,规根到底:我的看法太功利了。为了迎合家长的欣赏角度,或者光是为了把环境布置的好看点,我放弃了孩子们的劳动果实,放弃了他们审美体验后的自我表现,只看重了结果——画本身,而忽视了对作画过程的肯定。

画画如果已沦落为功利的工具,你们画的作者——幼儿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是教育的主体吗?充其量无非是在教师这个“导演”挑选下的“演员”吧?

想想以前看过的国外一些儿童画,稚气十足,为了说明意图,竟歪歪扭扭的写上几个句子,因为拼写与语法上的错误,令人捧腹。但是这样的画是多么可贵啊,它是孩子表达思想的过程,是孩子宣泄情绪的过程,是孩子通过自身体验创造的成果。如果他们的老师也仅仅因为它的颜色不够漂亮,或者构图不够合理而将它们弃置一边的话,那么就不知道有多少达芬奇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陶行知老先生也曾说过:“做一件事,画幅图画,写一张字,如能自慰慰人,就叫做美。”孩子们作画时,引导他们充分感受、理解客观世界的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客观世界,体会到快乐,做到了这几点,任何一张画都会有它的可取之处,都应该是老师眼中的精品。

后来,我把每个孩子的画都找出来,仔细的贴在绘画栏里。下了课,我总会有意无意的看看它们,每一张孩子的画,好像都在与我对话,只是有的热烈奔放,有的窃窃私语……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Yk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