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2022-09-02 20:56: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欢迎阅读!
学生生活,自理,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的自己的行为能力。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在生活上能自已处理日常生活琐事,比如说做饭吃饭,卫生,购物,学习等等。

2.在人际关系上能处理好人事关系,独立处理一些事务。 3.在心态上能独自承受各种压力。 4.学习上能独立思考,独立理解。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 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在学校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小说下载。

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学生受到感染、教育例如:我们班的小朋友刚来时不会吃饭的人很多,有好多小朋友要老师帮助,但是要让不会吃饭的小朋友仔细的看,争取学会,会了方法,下次要让他们自己来做,好吗?老师知道你们小朋友都很棒的。万婴跟踪育儿指南1-3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小朋友的自信心,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学生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学生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学生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学生上进的意识。 二、教给学生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学生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学生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学生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学生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学生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托班育儿知识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学生在游戏娱乐学习本领。如在教学生如何刷牙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学生一首蛀牙虫的歌,时时提醒学生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让小朋友亲自示范正确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认真仔细的看,表现的很棒。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学生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的学生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小朋友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有的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会自己擦屁股等较难的事情。而有的相对差一些,还需加强练习,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学生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在吃饭的时候,像我们班许蓝总是会撒饭粒,经过老师的培养和练习,许蓝已经掌握了吃饭的技巧进步了很多。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学生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学生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学生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学生园小班育儿“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学生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学生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同心,对学生进行一致性教育所以每名学生在自理能力方面那些地方是薄弱环节,老师都会和家长沟通,除了在学生园加强锻炼以外,在家也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这样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的更优秀!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结合家校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学生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KS.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