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欢迎阅读!

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Microcomputer Experiments and Projects 课程编号:0883317 面向专业:自动化 学时学分:48/1.5
一. 本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具体目标
与理论课程教学讲授紧密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上机练习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基本训练,并通过单元教学实验、综合测试作业实验强化教学效果,学会综合设计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手段掌握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实现技术、计算机系统构成、接口技术及其应用编程方法,也使学生系统科学地接受相关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具体要求:(1)掌握微处理器和基本接口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汇编语言编程和动态调试;(3)熟悉实验仪基本电路原理;(4)理解和合理选用存贮器和接口芯片;(4)理解掌握主要接口方法、芯片特性和典型应用方法;(5)理解和掌握包括中断技术在内的三类输入输出方法和实现;(6)理解掌握现代高级微处理器的基本原理以及编程控制方法;(7)通过小型综合实验作业,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调试小型微机应用系统软硬件的基本方法。
二. 实验课程内容、学时分配与组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实验项目 名称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调试 微机总线与简单输入输出 存储器与扩展 可编程接并行口芯片8255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 中断环境与控制器8259应用 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0/8251 模数转换(A/D)
及应用
内容提要
指令、宏汇编、链接,调试工具,程序框架和典型运算程序 实验装置,输入输出指令/命令操作,基本键盘显示程序设计 存储器读写时序、扩展原理,程序验证
8255的工作方式、使用与硬件接口方法,编程,键盘显示应用 8253工作方式, 编程方法,计数/定时模式典型应用编程
中断环境,8259原理和编程,中断处理程序与多任务应用
N8250/i8251串行通信控制器原理与编程方法;典型程序编制。 A/D转换器与微机接口,典型ADC转换性能和编程方法,显示处理
性质 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实验
实验类型
分配
基本型 基本型 (应用性) 基本型 提高型 (设计应用) 提高型 (设计应用) 提高型 (设计应用) 提高型 (设计应用) 提高型 (设计应用)
4 2 1 2 2 3 2 2
人数 1 1 1 1 1 1 1 1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选做 必做+选做 必做+选做 必做+选做 必做+选做
学时
每组
备注
数模转换(D /A)D/A转换器与微机接口,典型
及应用 DAC转换性能和编程应用
DMA控制器与DMA控制器与DMA传送,i823710
数据传送 编程,典型DMA应用(波形发生) 32位微机编程调认识IA-32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应11
试基础 用、开发环境(工具)
32位微机系统设计、实现基于实验设备的3212
编程调试 位应用系统框架
综合设计一小型微机硬件应用
13
系统。在10余个测试题(乒乓球
综合设计与
比赛、移动靶射击比赛、反应测
测试
试仪等)选一完成设计、编程、调试和报告。 9 注:
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提高型 (设计应用) 提高型 (设计应用) 基本型 提高型 (应用性)
2 2 3 3
1 1 1 1
必做+选做 选做 必做 必做+选做
研究创新型 20 1 必做
1、 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硬件和底层软件设计、调试方法,学会分析、排除硬件故障和底层软件缺
陷的基本动手能力;
2、 每个实验项目的要求都分为基本部分和提高部分,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创
性研究实验,基本部分实验内容必做,提高部分选做。
3、 要求学生在预习准备中,认真分析实验电路原理和样例程序原理,通过基本的验证+提高应用实验(硬
软件和经验)积累为综合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4、 要强化理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既需要基本验证性实验,也需要提高应
用和综合设计性内容。本课程在理论课结束后安排了设计性实验内容,完成情况作为实验课的主要考核标准。每个综合设计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微机接口与其它单元电路(3部分以上) ,编制相应的应用软件来构成一个小的微机应用系统,并要求学生获得全面的硬软件及设备使用训练和创新思维、设计报告、总结写作能力培养。
三. 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教学管理模式:基本验证+提高应用实验过程采用非开放模式,由专门教师和助教指导,并不断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安排2-3次(现场或课堂)实验理论指导。综合设计测试部分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采取半开放或全开放形式,允许学生灵活安排时间,同时根据需要安排基础性指导。
实验课学时合计48学时;课内外学时比1:1。实验分单元验证+提高应用与综合设计测试两部分,安排在两个学期进行: 单元验证+提高应用实验与理论课同步进行, 学时28(含课堂或现场讲授6学时);综合测试20学时(理论课结束后的下一学期前5周完成)。
教学实验和综合作业均保证一人一套实验设备。
四. 设备与器材配置
基本实验设备包括:
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仪一套;
个人计算机(针对总线扩展型实验仪)一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J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