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家庭教育中定好这3条规矩,孩子受用一生

2022-10-07 03:00: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儿知识——家庭教育中定好这3条规矩,孩子受用一生》,欢迎阅读!
定好,育儿知识,受用,家庭教育,规矩
家庭教育中定好这3条规矩,孩子受用一生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淮南子

没有矩画不出方,没有规画不了圆。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孩子想要步入正轨,成长为优秀的人,必须要有规矩。

没有规矩的家庭,难养出优秀的孩子。这三点规矩,一定要教会孩子。 1 孝顺

百善孝为先,孩子在家应该学会的第一个规矩就是孝顺。

所谓孝顺父母并非只是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赡养父母,对以前父母的付出给予回报。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责任和担当,拥有敬畏感,明白这个世上有一定的规则。 图片

而要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就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曾有一个走心的公益广告讲的是一位母亲在给儿子讲完睡前故事后,去给孩子的奶奶端水洗脚,年幼的孩子看到后,也学着端了一盆水,童声童气地说要给妈妈洗脚。

广告结束时有一行字: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孝顺长辈,孩子看到后,久而久之也学会孝敬父母,成为一个孝顺的人。

正如林逋在《省心录》中说: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只有懂得孝顺,学会敬重他人,行走于世间才会更加坦荡无愧,他的人生才会更加顺畅。 2 教养


社会上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是聪明的人?有能力的人?还是有财富的人?

是有教养的人。

那怎么是有教养呢?它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里,语言中的尊重、行为上的包容、举止里的温柔。

教养的规矩要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教,因为教养是一个人不经意的举动,是下意识地反映,是伴随一个人一辈子的东西。

李玫瑾有个关于家庭教养的观点:家里有教养的人出来一定有规矩,在家没有家教的人出社会一定没有规矩。

那什么样才算是有教养呢?

一家人吃饭时,饭菜刚上桌,要先等父母长辈动筷子,再准备开始吃饭;

待人接物时要说谢谢,就算是父母亲友也不要吝啬自己的感谢;

送客时,要目送客人至看不到后,再关门;

垃圾分类,若有尖锐物品贴纸标明,防止别人意外受伤。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不是看他在阳光下的样子,而是要看他背后的阴影。

看他的细节处,是否真的有为他人考虑,是否是有体贴别人的心。

一个家庭如果从小有这样的规矩,有这样的教养,那孩子长大后走入社会一定是有人缘的。因为他谈吐得体、落落大方,又懂得尊重他人,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3 守信

人无信不立。

在这个信用值要求很高的时代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他将处处受限。

家庭教育里,很多家庭都会立一个诚实守信的规矩。

一个守信的孩子更信任自己的能力,更看重自己的态度,更加地尊重别人。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但是战争频繁、人心惶惶,变法实行困难。

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命人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都不信,后来商鞅把赏金提到了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个壮汉将木头扛去了北门,最后真的被赏了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六国。

《中庸》里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守信的规矩要从小教育孩子,言而有信是一个人做事的底线,也是一个人灵魂的高处。 4 后记

为什么要在家里立规矩,我听过较好的回答是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道:

“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规矩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优秀的孩子离不开规矩的塑造。

孩子是一块天然玉石,以规矩为刀,愿每个孩子都可以被雕琢成一块美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J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