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消费经济理论及当代价值(一)

2023-01-31 13:3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消费经济理论及当代价值(一)》,欢迎阅读!
济理,马克思,论及,经济学,当代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消费经济理论及当代价值()

摘要:马克思没有在其著作中用专门的篇幅系统论述消费问题,但关于消费的思想仍可散见于其不同的著作中。这些思想包括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和谐、自由时间与休闲等。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实现产业结构、进而消费结构的升级,真正实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树立消费和谐的理念,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正确引导休闲消费,发展休闲经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消费经济;消费和谐;自由时间;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的消费经济理论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虽然没有专门的章节论述消费问题,但关于消费的思想仍可散见于其不同的著作中。认真解读其消费经济思想,对当前以消费推动经济的增长,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研究消费问题的突出特点是并非仅就消费研究消费,而是把消费放在更大的经济体系中加以研究,即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作用中来揭示消费的作用。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中的环节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使社会生产周而复始地不断运行。马克思认为:生产创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分配依照社会规律把它们分配;交换依照个人需要把已经分配的东西再分配;最后,在消费中,产品脱离这种社会运动,直接变为个人需要的对象和仆役,被享受而满足个人需要。因而,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在这里,马克思全面而精辟地阐述了生产与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生产和消费直接统一。马克思认为,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这里的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同时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消费过程。其中,主体的消费,是指劳动者的体力脑力的消费,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虽然一边发展自己的能力,也在物质生产中消耗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客体的消费,是指生产资料的消费,即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被使用磨损,原材料的自然形状不再保持原状和特性被消耗掉,而变成具有新的自然形态和特性的产品。因此,生产行为本身就是它的一切要素直接的消费行为。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是指生产资料的个人消费过程,同时也就是个人身体生长、恢复的过程,即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这种消费的生产正如自然界是植物生产一样,这种消费的同时也就生产了自身的身体,使体力脑力得以恢复、保持、发展。

其次,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马克思认为,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互相媒介的运动,即产媒介着消费消费也媒介着生产所谓生产媒介着消费,是指生产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失去了对象,从而也就不会有消费。所谓消费也媒介着生产,是指消费为生产的产品创造了消费者这个主体。就是说,产品只有对消费者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且只有被消费者消费,才得以最后完成。

最后,生产和消费互相创造。马克思从三个方面论述生产创造消费:一是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和消费对象。二是生产规定着消费的性质和方式。生产不仅为消费创造了材料和对象,且由于生产也为消费提供了不同性质的产品,从而也就规定了消费的性质和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因此,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生产的。三是生产创造着消费需要和消费者。马克思从两个方面论述消费创造生产一是消费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使产品得以最后完成。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一件衣服由于穿的行为才


现实地成为衣服;一间房屋无人居住,事实上就不成其为现实的房屋。二是消费创造出新生产需要。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这就是说,消费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动机,成为生产的动力。人们在现实的消费中,总是发现对物质对象的不满,不断提出更高的消费需求,在心中创造、想象、构思新的消费对象即观念的对象,从而刺激引导生产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消费和谐

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消费和谐的概念,但是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消费的和谐问题。其著作中曾多次谈到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问题。 马克思早就看到,消费和谐对于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即消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能使们享受大自然的丰厚赐予,而且还能开拓人的胸怀,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智力、体力,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人类统治自然的自信心极度膨胀的时代,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马克思恩格斯清楚地看到,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方面取得胜利的同时,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恩格斯曾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储存水分的中心。……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在今天的生产方式中,对自然界和社会主要只注意到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然后人们又感到惊奇的是:为达到上述结果而采取的行为所产生的比较远的影响,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在大多数情形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需要和供给之间的协调,变成二者的绝对对立……”

马克思还指出生产和消费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问题,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是社会动物这就是说,人们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必须与他人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马克思一贯坚持任何人的生产和实践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享受。自然界的人本质只有对社会说来才是存在的;……”就是说,任何消费者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消费者的各种集体。这种集体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选择、消费方式及消费偏好。所以,消费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的效果,关系到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关系到社会文明和社会和谐发展。

3、自由时间与休闲

马克思在预测未来社会个人消费时,明确提出了自由时间理论和休闲思想,并对其重要作用作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认为,真正的经济就是劳动时间的节约。所谓自由时间就是个人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以至于星期日的休息时间。未来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多种消费需求,不仅包括物质的,还包括精神的。一般的物质消费的满足主要是由于个人的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Hr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