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城市排名”发布

2023-05-11 02:3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城市排名”发布》,欢迎阅读!
城市,百强,中国,新时代,社会发展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城市排名”发布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8年第2



2018124日上午九点,“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研究院、徐永祥教授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在华东理工大学逸夫楼第三会议室召开“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城市排名”发布会,新华社、解放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上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家著名网站代表出席。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公共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是一个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治理水平的系统性指标,国内现有的城市排名着重于经济排名、或单项指标排名,较少有综合、全面反映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他希望今天发布的指标体系和城市排名,能够起到引导城市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希望课题组能够在统计年鉴、政府公告之外进一步扩展数据的来源。

课题组首席专家徐永祥教授,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历程,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他指出,课题组研发的“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突出了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强调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徐老师介绍到,课题组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遵循导向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共享性原则,兼顾指标相关性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开发了“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依据此指标体系,利用201 5年可获得的公开数据对全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同时,他也指出此指标体系是动态开放的,他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专家、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力量加入到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来,也希望排名能够引起各地政府对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视。

然后,课题组侯利文博士介绍了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成,对7个一级指标“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人口发展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公共教育公共化、公共医疗与卫生服务、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38项二级指标进行了具体说明,并对其权重构成、计算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并提出了课题组下一步将计划:每年一册出版《中国城市社会发展蓝皮书》;每年更新、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课题组还将资助“中国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相关的研究课题,形成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随后,课题组曹国慧老师发布了“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她介绍:根据此指标体系,课题组联合南京大学刘林平教授的团队,对我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可获得的201 6年年鉴数据进行梳理、排名,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前十名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天津、南京、苏州、杭州、武汉”。特别是,在7个一级指标的城市排名中,很多经济不太发达或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却排名靠前,如在“社会治理”板块中,非一线的重庆、武汉、成都、苏州市都名列前茅,在“社会保障”板块中,人均社会保障投入较大的嘉峪关、七台河、克拉玛依市也在前十名之内。这也充分说明了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城市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促进居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整体上看,我国城市社会发展排名中“社会治理与公益慈善”指标贡献最大,实际上也与课题组所主张的“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直接相关;排名也表明,经济发展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为社会经济”;同时,排名也充分表明了“我国城市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充分性”,区域差距明显。

在媒体提问环节,徐永祥教授回答了“城市社会发展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问题,他讲到中心城市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更多地是从经济和区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体现的是国家规划;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研究院发布的“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与百强城市榜”更多是从民生


角度考虑的,体现是民间和学术立场。但是两者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徐教授希望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能对中心城市建设发挥指引作用,在“硬实力”经济发展之外,能够促进中心城市社会治理“软实力”发挥,增强城市的“人民获得感”和“国际话语权”。

据悉,本次发布会之后,课题组还将推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专题报告以及系列产品。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GL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