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思维训练《认识大于和小于》5-6岁下精品公开课一等奖资料》,欢迎阅读!
活动九 认识大于和小于
活动名称 认识大于和小于 领域偏向
数学
年龄段/班
适龄幼儿:5-6岁(大班)
1. 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活动目标 2. 能够辨别“>”和“<”符号。
3. 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大小关系。 1. 在线资源:PPT(《认识大于和小于》)。
活动准备 2. 其他:图片(蜜蜂4只、蝴蝶5只、蝌蚪6只、小鱼4只)、铃鼓、魔法
布袋(装有1—10的数字卡片)、10以内的数字娃娃头饰。 一、出示蝴蝶和蜜蜂,激发幼儿兴趣。
关键语:今天我们班上来了许多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3分钟
二、认识“>”和“<”。
1.教师出示5只蝴蝶和4只蜜蜂,请幼儿数一数蜜蜂的数量和蝴蝶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关键语:蝴蝶有多少只?蜜蜂有多少只?它们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它们之间能不能放‘=’?(不能)
2.教师小结,引出“>”符号。
活动过程
关键语:我们可以在它们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
10哪边的数字小,我们给这个符号起个名字叫大于号“>”,像张着大嘴巴,朝
分着大数笑,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 钟
3.教师出示4条小鱼和6只小蝌蚪,请幼儿数一数小蝌蚪的数量和小鱼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关键语:小鱼有多少条?小蝌蚪有多少只?它们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它们之间能不能放‘=’?(不能)
4.教师小结,引出“<”符号。
关键语:我们可以放上一个别的符号,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
三、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熟记“>”和“<”。 1.发现“>”和“<”的符号特点。
关键语: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不管是‘>’还是‘<’,开口方向都朝着什么数?(大数)尖尖的屁股朝着什么数?(小数)。
2.学习儿歌,熟记“>”和“<”的符号特点。
关键语:“>”,开口朝着大数笑;“<”,屁股撅给小数瞧。 3.尝试进行两个数的比较,进行表演游戏。
关键语:请三个小朋友上来表演游戏,其中两个小朋友戴上数字娃娃的头饰,另一个小朋友用身体姿势表演“>”和“<”。
四、游戏:击鼓传包。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10
分桌从包里拿出两张数字卡片,大数幼儿先说几大于几,然后小数幼儿再说几小钟 于几。(如幼儿1拿出数字8,幼儿2拿到数字4,幼儿1说8>4,幼儿2说
4<8。)
2.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关键语:待会我来敲击鼓面,鼓声停止后,包落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
活动延伸
1. 家长与幼儿一起玩表演游戏和击鼓传包游戏。
2. 家长出示两个数字,引导幼儿尝试让两边的数字变得一样多。
活动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