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中期阶段总结

2022-12-01 02:20: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进校园中期阶段总结》,欢迎阅读!
进校,园中,传统文化,阶段,总结
中期课题总结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社区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发挥课题组优势

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开展研讨活动。在研究中,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二、整合资源,凸显特色

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现有的条件,发挥环境育人功效。践行“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着重加强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狠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了做好中华优秀传文化教育的常规化管理,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纳入课时计划,由专职教师进行授课。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人手一册。努力做到诵读与践行并举、环境氛围浓厚、教育评比经常,从而达到传统文化在各校教育教学中的可持续性发展。

1、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学校在校园内走廊、宣传栏上做文章,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开设国学校本课程


在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本着分学段有序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将经典读物引入课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各年级段形成了独特的授课模式。一、二年级:主要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三、四年级: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五、六年级: 温故知新,升华内涵,吟读成诵。每个年级要与活动有机结合,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都要有机渗透

3、国学渗透各个学科

我校将“国学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如将古诗文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剪纸艺术国画绽放于美术课堂,民乐旋律奏响音乐课堂,墨海书香飘溢写字课堂等等。力求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三、长效机制,扎实推进

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学校建立健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要求各班级和广大师生,“经典诗文诵读”要做到三“不”:不以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注意孩子个人的纵向发展;不是所有的经典诗文都适合诵读,特定年龄的孩子应该读特定的内容;不刻意追求学生读懂,力戒“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注重熟读成诵、贵在积累。为进一步调动积极性,建议各班建立学生诵读激励机制,按照“只奖励,不强求”的原则,凭学生的意愿和能力诵读,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国学教育长效机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6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