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临床医学健康科普读书摘录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临床医学
【西晋】~【后周】
内科学水平明显提高
①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所载内科病候784条,对消渴病(糖尿病)、麻风病、绦虫病、恙虫病、疫病、时气等认识已达很高水平。 ②唐朝王焘著《外台秘要》记载消渴病人尿有甜味。 ③唐朝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消渴病治疗既有药物治疗也有饮食疗法、针灸疗法,而不是单纯用药,同时注意饮食禁忌。
妇产科学发展
①晋代王叔和将月事、月水、月信首称为月经,最早提出避年、居经、激经等特殊月经现象。
②晋代王叔和在《脉经》中详细描述了孕妇分娩前常常出现的脉象改变和证候特点。
③东晋陈延之著《小品方》、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有许多安胎良方。
④唐朝昝殷著《经效产宝》,是现存第一部妇产科专书。
⑤唐朝王焘著《外台秘要》专列“妇人带下门”,“带下病”始转变为专指阴道分泌物异常的病症。
儿科学初步形成
①《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方》《外台秘要》《颅卤经》等著作对小儿养护、生长发育规律、诊脉方法、常见病症和治疗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②唐太医署设立儿科,标志着儿科学的初步成立。 ③五代时期成书的《颅卤经》成为最早的儿科专书。
五官科学发展新成就
①晋代已能修补兔唇,可谓美容医学之始。
②隋朝《诸病源候论》对小儿耳鼻咽喉疾病有专卷论述。 ③唐朝金针拔障技术已成熟。
④唐朝发明汞合金补牙术。
⑤唐朝太医署设立“耳目口齿”专业,培养五官科医生。
骨伤科治疗体系形成
①东晋葛洪著《肘后方》,首次记载下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
②唐朝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首载“医治整理补接次第口诀”,首创整复、夹垫、固定、关节锻炼、内外用药的治疗原则和基本步骤。创“七步内治伤损法”,实即辨证用药法,为骨伤科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奠定了基础。
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
①西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针灸专著。系统整理人体腧穴,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阐明针灸取穴、操作方法和禁忌。 ②东晋葛洪著《肘后方》最早记载了隔物灸法。
③隋唐时期,按摩发展成独立专科,太医署中设有按摩博士。
急救方法进步 ①人工呼吸法。 ②溺死急救法。
③咽喉异物急救法。 ④尿闭急救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6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