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季养生 冬藏养肾

2023-01-06 20:5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季养生 冬藏养肾》,欢迎阅读!
冬藏,养生
五季养生——冬藏养肾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由于冬季的气温较低,人体的代谢也会变慢,寒东季节,阴虚盛极,万物凋零,是肾脏疾病最易发生器。

冬季属于冬藏、收藏的季节!由于冬季万物收紧,一切都处于停滞阶段,是一个收藏的季节,但也是肾脏疾病表现的季节这是因为:肾主水分的代谢,水分的排除和人体毒素的排除,故肾脏功能不好的人可表现出来下肢浮肿,如果毒素排不出去外侧会出现色斑,如肾脏骨骼发育不好会有耳鸣、腰酸等现象。因此我们在冬季也要清理全身血脉经络。百脉通畅,经络疏通全身轻松,利于排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有助于身体及其他疗程更好发挥。 冬天气候寒冷,万物肃杀,是寒冷当令季节。中医理论认为,寒与肾相应,最易耗伤肾的阳气。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萎遣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

首先要对证调补。 肾虚有阴阳之分。肾阴虚者,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也可服知柏地黄口服液,每天3次,每次1支。肾阳虚者,应选择羊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用肾气丸,每次69克,每天3次。肾阴阳两虚者,则选用补肾益气胶囊,每天12次,每次1粒。

其次要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从而达到强肾健体的目的。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冬季锻炼还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年老体弱者,锻炼出汗时应停止运动,一定要及时穿上衣服,有条件者换去汗湿的内衣,以防感冒。

再者是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是冬季养肾的有效方法。常采取二种方法。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此法常用之,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一、肾脏的结构

1、外形象蚕豆,在腰的上方,右肾靠近肝脏,左肾稍低。 2、各有5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管、肾小球组成。 肾小球: 负责移除血液中的废物

肾小管: 负责回收过滤之后的有效物质。 肾脏的功能:

肾元的三项重要任务:排毒

1)选择性的移走水与溶质,来控制血 液的溶度与容积;

2)调节血液中的PH值; 3)移除血液内的毒性废物 五行中:

冬藏养肾

五行属: 水元素 其色:黑色 其味:咸 其情:恐


其动:站 经络运行时间:

膀胱经:下午3——5 肾经: 下午5——7 中医理论

肾开窍于耳、与二阴

耳是肾脏的指示器(外在)肾脏的变化从耳朵的颜色、耳骨的弹性反应出来 二阴是指前阴尿道,后阴肛门 前阴:

肾主水、生殖器方面的病症,如男性阳痿、早泄、遗精;女性的白带过多是肾精失常,肝脏疏泄与女性月经和男性排精有关 后阴:

肾阴阳不足,均能影响到大便的排泄,直接关系脾胃的功能,肾的阴阳是其他脏腑阴阳的根本,肾阴不足,可致肠液枯固而便秘,气血郁滞肛门,可发生痔疮、久泻、久痢、严重的脱肛。

其华在发:

头发依赖于肾精的充养,发为血之余,头发依靠血的濡养,才能生长,老年人的肾精不足,易虚弱,头发多花白或脱发,肾精不足的人,也可见头发脱落而疏稀。

其充在骨:

是指骨骼、骨架,保护内脏、骨的生长发育及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肾精,幼年到青壮年促进骨的生长发育,齿为骨之余,牙齿是人体骨骼最坚硬之处,由肾精所养。 注:手、足阳明经均循环于齿龈中。 病理反应:

皮肤:皮肤灰暗,易长斑(颧骨)、干燥、过敏、黑眼圈、眼袋

身体:脱发、身体易疲劳、腰酸、浮肿、尿急、尿频、下肢肥胖、怕冷、贫血、耳鸣耳聋 精神:自卑、恐惧 颜面视诊:面诊

肾:开窍于耳,视诊的部位耳朵 耳:越大肾脏器官越大越厚:功能强 耳:越小肾脏器官越小越薄:功能弱 后天:气色健康的:耳朵皮肤有光泽 肾炎:耳朵皮肤灰暗

肾脏衰竭:耳朵颜色偏青,灰暗

耳朵的弹性表肾脏功能,可弹来弹去,属身体正常健康 额头:先天饱满、高(先天肾脏功能强)显性→感性 先天额头扁平,窄小(先天肾脏较弱)理性→隐性 美人间(额头上有点头发突出):肾脏功能弱,性格温柔

M型的额头:运势较强,后势更强,人特别聪明,肝脏强,肾脏也强,性格偏显性(感性) ∩型的额头:先天肝、肾都正常的人 后天额头的气色:气色好印堂发亮

印堂灰暗发黑,肾脏有问题,心脏有问题 肾脏的病症:

肾炎、肾虚、肾亏,易腰酸,水肿体质,面部浮肿,气色灰暗,口渴,小便白浊 肾脏功能弱的食疗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M1L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