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

2022-08-16 21:47: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5、古诗词三首》,欢迎阅读!
古诗词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两首诗。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秋思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重点强调”“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1.小结过渡。

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何时”“ 3)还原诗境,感情朗读。


4)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 3.自读体会《秋思》

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深入体会。

2)自由朗读体会。

3)交流汇报,扣住见秋风”“意万重深化对诗文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五、对比梳理,整体朗读。

1总结: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

2.朗诵两首诗词。

营造情境,引读朗诵,体会情感,表达感情。 作业设计(课件出示)

1.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 2.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奉诏进京 春意浓 追问 明月何时还 秋思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意万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z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