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教育案例

2023-03-07 20:1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德育教育案例》,欢迎阅读!
德育教育,幼儿,案例


幼儿德育教育案例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从教幼儿教育多年,关注幼儿德育教育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神圣职责。那么如何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正确引导,细心呵护,让孩子的健康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案例.

有一次,数学活动中,我请一个小朋友马龙上来操作,孩子做完后回到位置上,只听见“啪”的一声,孩子摔在了地上。旁边立刻有几个小朋友捂着笑了。当摔跤的孩子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后面的一个小朋友就说了:是王一博把他的小椅子故意移掉的.还有一天带孩子们去多媒体教室观看恐龙的课件,在回教室的路上,有一位幼儿不小心滑倒了,刘泽宇看见了,马上冲上前去,原来以为他是去扶起那个小朋友,但意想不到的是他乘机也滑了一下,趴在那个小朋友身上.把那个小朋友压在身下,其他几个调皮男孩子也学他的样,一起跟着压下去,使得最下面的一位小朋友哇哇大叫.

在我班上,还有一名“特殊”孩子叫刘然,他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刘然的脾气很倔强:平时同伴间有了矛盾,老师如果不帮他,他有时会怒气冲冲、瞪眼与你对峙半天,一言不发,令你无法收局;有时会情绪激动,像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一样,捡到东西就扔就甩。有一次让我震惊、担心了许久.记得是在收拾玩具,准备解便洗手吃午点了,我看见他拿着玩具绕转圈地追着苏延乱跑,我拉住他,好言相劝,边拿掉他手中的玩具准备放好。谁知,刘然却一反常态地拉着苏延就是使劲地捶打,还一个劲地喊着:“要你抢我的玩具,我不吃午点了,我讨厌你们……”说完就往外冲,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他。



分析:上述案例表明孩子的“自私心理"严重,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没有考虑到别人的痛苦。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往往就会缺少玩伴,大家都不喜欢跟他们玩,缺少爱班级、爱集体的情感.等他们长大后




也就自然缺乏一种社会责任感,更谈不上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感了.这些现象表明,我们在德育中要让孩子知道,爱是双向的。别人爱他、关心他的同时,他也要爱护、关心别人,培养孩子良好的爱的情感。要想让孩子健康发展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教师与家长携手,达成共识。

原来,刘然父母工作,从小就是姥姥一人照料他.刘然调皮,爱捣蛋,腿脚有点不方便的婆婆,总是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非常的溺爱孩子.平时,在家里,刘然不吃饭,姥姥总是到处追着他喂饭吃;姥姥从来不会骂孩子,即使有错也会迁就他的.父母起早贪黑工作繁忙,回家后也难得与孩子相处,索性爱心倍加,常常放纵孩子,让为所欲为。于是,刘然只要稍有不顺心就赌气不吃饭或者摔东西,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几下,他竟然与妈妈对打,爸爸不但不阻止,反而大笑起来,这就更加助长了刘然的嚣张、任性.为了尽快改变刘然,我决定家访,利用家访的时间与家长沟通。具体做法:

1家访时我带上一些自制的小玩具,利用玩具的魅力吸引刘然,让他能愉快的接纳我,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

2、在与刘然的父母交谈时,我以诚恳的言语换取了家长的信任.在拉家常的过程中,婉转的提出问题,举例说服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刘然不良性格的严重性,劝说家长与我互相配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母应连成一线,唱一个调,不让孩子有空隙可钻。

3在说服家长,得到他们的认同以后,我为他们推荐了几本早已准备好的幼教育杂志,使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必须家园同步,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行为。

二、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凡事贵在坚持,特别是对于孩子某种不良习惯性格的纠正,就更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长期准备,只有统一战线,坚持不懈,不让孩子钻空隙,逐步提高要求,才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vX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