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然的随笔》,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然的随笔
作者:刘杨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5期
摘 要:在塞尚描绘纯净自然的作品中,他用真实、随性却又符合逻辑的色彩和结构塑造着他灵魂中所体会到的自然。在散文创作中有不俗表现的徐志摩,也以其感性、富丽的语言书写着自然。两者在作品中的用色和结构上的特点表现出了其对自然的爱恋,以及将自己融入自然并如实表现自然的精神契合点。 关键词:自然;色彩;结构;随性
作者简介:刘杨,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5-0-01
徐志摩曾在“二徐之辩”中以“艺术界里面也有殉道的志士”“金钱的计算从不掺入他纯艺术的努力的人”“性格孤高,耿介澹泊,完全遗世独立”,表达出了对塞尚的欣赏。虽然两人的生命从未有过交集,但徐志摩从塞尚的画中了解到了塞尚。从了解里透露出来的欣赏之情,足以让人窥见两人精神观照中的契合点。
徐志摩的散文中对自然的描绘是他一直钟情的主题。从《印度洋上的秋思》中的月夜,到《泰山日出》中的金霞,到《西伯利亚》里的平原,再到《我所知道的康桥》里的朝雾,每一处风景都印记着徐志摩对自然的崇尚。在塞尚描摹自然的画中,流动的、灵性的、温和的风景也是塞尚认真感受过自然的结果。在自然中卸下负担获取精神自由的徐志摩,和强调“直接面对大自然的感受与研究比来自卢浮宫的印象及美术史的知识更为重要”的塞尚,在向往自然这条精神之路上不期而遇。 一、用明朗的色彩感觉自然
虽然在印象派中找到了归宿,但塞尚并不赞同印象派画家只是注重画的强烈光感色彩,而忽视了自然真实色彩的做法。塞尚认为绘画的运动性应该是“随着观照物体的时间的绵延,对宇宙内在运动的感觉的绵延”,也是“经过调解色差形成的对比来暗示画家和宇宙和谐共处于这种绵延的韵律中”的一种行为。在《圣维克多山中的道路》中,塞尚直接用块状的颜色去修饰画面。远处的灰山、红墨色丘陵、红顶黄墙的房屋,将山下红棕色和黄色的道路映衬得非常有乡间的味道。《姐妹们的池塘》以黄、绿为主调,体现了活泼的精神。画中的树木更是给人以延伸到外的感觉。在单纯的色调关系中,彰显了自然的质朴与纯净带来的清幽氛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徐志摩的散文描写自然的用色是清晰的。“鹅黄稍带绿晕”、“黄蓝相间”、“雪样的水花”、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这些都是叫人一看便识的明朗色调。寒冷的西伯利亚的傍晚在徐志摩的笔下挥去了冷清孤寂的情感色调,北戴河的深蓝色海水有了暖色的陪伴也不再神秘莫测,泰山云雾随日出层层变换的色彩有了具体物象的映衬更显得恢弘磅礴。徐志摩用明朗的色彩来描摹自然的美,是他“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真实情感与独特的个性,并外射于客观物象”的产物。明朗的色彩调和出的情感的真挚外化,徐志摩的散文表现出了自然的丰富与优雅。
塞尚用纯净的颜色资养着心中所爱的自然,调和出来的色调关系是干净且富有浓厚的乡土自然味道的。徐志摩则用温暖的颜色爱护着心中崇拜的自然,融合在散文之中消除了人对自然的主观恐怖感,还原了自然的静美与纯然。他们都回归到了大自然最真实的色泽之中,作品中自然的颜色都体现出了亲切真实的画面感。他们用灵魂感觉到的自然的色彩,是其主观印象与客观事物高度融合贴切后的精神领悟。 二、于随性的结构间塑造自然
塞尚的画作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树与房舍》。前景中杂乱的树木遮蔽了画作的主体,造成了画面的混乱感。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幅画中,立体感的屋舍在背景处是固定的坐标,前景的不规则的树木则展现出了生命活力。两者结合构成了这幅画厚重且富有灵性的美感。在《圣维克多山与弧形河谷》中,塞尚将一棵高大的冷杉置放在了画面的中央,乍一看是非常不协调的。为了平衡画面的结构,塞尚在其左侧又添置了一组高大笔直的冷杉。冷杉的下方是松树、丘陵,远处则有农田、池塘、桥和圣维克多山。原本不协调的将画面一分为二的冷杉在这样的组合中显得十分稳定,凸显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貌似十分张狂的树枝与不规则的布局中间,塞尚如随笔写生描绘下来的自然是全面的,他向人们展示的是自然任意一种可能性的组合。每一种组合,塞尚都用他自己的方式展现了自然的稳定与活力。
徐志摩将自己比喻成为一只不羁的、没有笼头的野马,他承认在自己的感情中他是任性的。这种感性流入到作品中形成了他行文的任性与不羁。在《西伯利亚》中,他先写火车上的康姆拉特,着重描写了一位个性十分突出的人。后来才写西伯利亚的景色。可当人还没有看尽兴的时候,他却开始翻译自己当时用英语记录的片段。五个片段后才又接上了之前的内容。对此他解释道:“你们知道这逼紧了你的记忆召回早已消散了的景色,再得应用想像的光辉照出他们颜色的深浅,是一件极伤身的工作……并且这来碰着记不清的地方你就得凭空造。”五个片段是徐志摩游历西伯利亚时的感受,在两段回想西伯利亚景色的内容中间放置,是他在两个描摹性质的语句间宣泄真实情感的最佳位置。他的散文在“跑野马”的不羁间,给文章放入了稳定的主心骨,让散文在看似是不经意的随笔记录中凸显了真实。
在书写、描绘自然结构的过程中,塞尚和徐志摩都以随性的特点塑造了作品中的自然稳定真实的一面。徐志摩散文“细节、意象、内容上亦自由书写,不受约束”的特点,与塞尚画作中物体结构的“不确定性”看上去虽散乱,但他们都通过给作品注入稳定结构的段落与物体,让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们形成了一种不可撼动的坚定性。在不确定与坚定之中彰显了作品真实的活力,捕捉到了“事物生命的完整性与关联性”。
塞尚笔下的风景,细腻、温和、自由不羁。徐志摩散文中的美,绵密、感性、奔放洒脱。他们是自然的忠实者亦是自然的“重塑者”。他们用明朗的色彩描绘心中爱慕的自然,用看似不经意的笔画塑造最真实的自然。共同的表现是他们气质中相吻合的部分所致的结果,是他们恋慕着自然的那份情感所培养出来的精神契合。 参考文献:
1、塞尚.塞尚书简全集[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2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李淑辉.塞尚绘画的真实观:从表象真实到本质真实[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4). 4、徐志摩.山居闲话——徐志摩随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韩石山 伍渔.徐志摩评说八十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6、李淑辉 张辑.解读塞尚绘画艺术的生命精神[J].社会科学家.2005(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s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