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仪陇县永乐镇小寨子村孤寡老人生存现状的调查

2023-07-15 03:3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仪陇县永乐镇小寨子村孤寡老人生存现状的调查》,欢迎阅读!
小寨子,永乐镇,仪陇县,孤寡老人,现状


作者简介:陈果(1996—)男,汉族,四川省南充市人,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2013级本科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收刊地址(快递):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石油大学

王东(1994—)男,汉族,四川省仪陇县人,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院,2013级本科生,海洋油气工程

王川(1996—)男,汉族,四川省仪陇县人,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2013级本科生,勘查技术与工程





对仪陇县永乐镇小寨子村孤寡老人生存现状的调查



摘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心和救助农村孤寡老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既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指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调查孤寡老人集中赡养情况,发现问题并发现解决办法,同时呼吁更多人帮助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德。 关键词:孤寡老人 弱势群体 和谐社会 生存现状



一、前言

永乐镇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东部,距县城47公里,距南充市107.4公里。永乐镇东与磨盘乡、大寅镇相邻,南连文星镇、永光乡,西靠安乐乡和保平镇,北接石佛乡和武棚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为主,多页岩丘陵。土壤尤以水稻土、红石谷子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全镇幅员面积4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78亩,辖27个村(居),186个村(居)民小组,10873户,总人口34828人,场镇人口9900余人,人均耕地近0.75亩。永乐镇是县确定的以农业为主的基地乡镇之一。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小杂粮以大豆为主。本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以访谈为辅,了解目前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二、农村老年生存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空巢孤寡”老年人独自居住存在安全隐患

调查过程中,我们知道,为了改善生活水平,多数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选择出来打工,而不愿意留在家乡务农。因此,大多数老人只能独自留在祖屋看家。另外,还有部分人会在市区或工作地点买房定居,而老人由于怀旧情结不愿搬离旧居,又或是子女结婚后因为怕麻烦,觉得老人思想跟不上自己,不愿意老人搬出来同住。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得老人不得不独守空房。那些守空房的老人家,他们的儿子在外地工作甚至定居,一年或几年才回老家一次,因而平日里老人的生活无人照料,尤其是那些丧偶的孤寡老人,他们年迈行动不方便,疾病缠身,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二)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在反馈回来的调查问卷当中,我们发现将近55%的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是属于自费




的,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数据。看病难看病贵一直都是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问题就更为严重了,因为尚失劳动力后,他们的收入几乎为零。当面对昂贵的医药费用,他们很多时候都为子女的钱财着想,放弃最好的治疗时机。虽然部分老年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他们也表示了对合作医疗的不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报销的医疗费用金额比率一般都较低。多老人都因为如此而选择私人诊所。要是有突发的严重疾病需要到级别高的医院治疗,费用高,但是报销的金额比率低或几乎没有,农村老人一般都难以支付医疗费用。 (三)缺乏乐观的精神生活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显示:竟然有高达47.5%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农村老年人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孤独。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老年人年迈后,劳动能力下降甚至劳动能力尚失是必然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上一辈的人群都是质朴勤劳的,年老不能劳动了多多少少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是子女的包袱,从而产生心情抑郁等情绪。在与老人交谈当中,我们又知道,他们很少有娱乐活动,更谈不上健康的体育锻炼及积极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是无聊的时候一个人会看电视,坐在一边想想出外打工的子女,久而久之又会产生孤独失落的感觉。这样对生活丧失兴趣,缺乏精神上的满足,会降低老年人自身免疫力的状况,从而加快出现身体上的不良反应,导致百病缠绕。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缺陷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发现只有37.5%的被调查者认为老年人的生活经济源主要来自于退休金或养老险,这个数据足以证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明显的缺陷。因为农村社会养老事业本身就起步较晚,子较薄,发展合力不足。一方面,导致了农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我们通过查阅《基本方案》规定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由于大多数集体无能力或不愿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就使得绝大多数普通农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运行方式下的农村社会

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或鼓励性储蓄。

三、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应加强关爱老年人的宣传教育

学校多对学生进行“尊老、爱老、敬老”教育,并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宣传,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让“尊老、爱老、敬老”深入人心。社会可以利用节日假期,开展一些关于亲子老人的活动,让全民齐齐参与,唤起他们关注老人生存状况的觉悟。宣传部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维护老年人权益法律法规,鼓励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适度加大对农村低保老人的补助 在农村,特别是低保家庭,老人们的生活尤为困难。在财政许可的条件下,政府可以更大面积的给予老人们以补助。其次,府还可以向社会各届热心人士征集资金,立一个专项老年人基金会,定期对社会公开征集资金所得的数目,也可以在必要时为低保老年人提供帮助。从长远来看,这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们晚年生活的困境,更多时候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三)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政府应对农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进行探讨,有针对性地扩大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使之与城市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差距减少。此外,提高到高级医疗机构的治疗费用的报销比率,这样老人就可以没负担地到医疗机构就医,而不用担心医疗费用高的问题。其次,从根本上社会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医疗生活水平。

(四)加大公共服务尤其是娱乐设施的建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社会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让他们参与,让他们认识更多的老年朋友,减少出现失落感和孤独感。广播电视台也可以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一份力,通过开设几个专门为老年人设计频道,播放他们感兴趣而又健康的节目,从而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其次,政府应该切实执行公共服务的职能,社会筹集




资金建立一些老年娱乐场所,包括戏曲班、读书看报班、太极班、种植花草班等等既可以怡情又可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 四、后言

如何提高农村老人生存状况不仅仅是一个民生问题,还关乎到经济政治上的发展,更是建设新农村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是,在实地调查过程及问卷反馈的情况上看,老人的生活质量总是处于社会的底层,而农村孤寡老人的状况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相

应有所提高。老人理应与其他人分享社会

步发展必然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过上安稳健康的晚年生活。“尊老、爱老、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弘扬,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多关心身边的老年人,让他们倍感幸福。今年全面二胎政策已经开放,虽然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问题带来的困难与挑战,但是社会依然需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家庭养老逐步推及到社会养老,方能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真正改善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统筹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e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