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龟虽寿》,欢迎阅读!

文明铺镇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主备: 审核: 八年级语文组
课题
《龟虽寿》
课型
新授
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朗读时用心
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感受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重点难点 2.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
负。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最后一章即第四章。其他三章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其诗今存二十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2.写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组诗,抒写胸怀,表现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 三.了解诗意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时候。飞腾的异蛇虽能乘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烬。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槽下,但它仍旧有驰骋千里的志向。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到晚年,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停止。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保养身心健康的益处,就在于能延年益寿。真是幸运极了,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四.赏析诗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两句诗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体现辩证的思维,即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1
五.合作探究
1.《龟虽寿》是什么体裁的诗? 乐府诗
2.“烈士”是什么意思?本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⑴ 烈士:指能建功立业的人;
⑵表达了作者不服老、不信天、奋发有为、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3、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气概?所采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自强不息、积极奋发的精神和豪迈气概。 写作手法:比兴
4、这首咏志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先比喻后直抒胸臆.
六.主题:《龟虽寿》一诗,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积极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统一全国的壮志。 七.理解性默写
1.诗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却仍有仍有伟大抱负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4.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
从而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与对未来宏图大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6.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d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