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共体平台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实行三级预防诊疗的效果分析

2023-08-13 17:38: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基于医共体平台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实行三级预防诊疗的效果分析》,欢迎阅读!
轻度,诊疗,认知,三级,患者
基于医共体平台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实行三级预防诊疗的效

果分析

摘要】 目的:进行轻度认知障碍防治体系的建设,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建立起分级诊疗体系和区域化诊疗规范。通过干预治疗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区域范围内认知障碍的人群知晓率、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现率、早期危险因素的干预能力,以最终达到降低痴呆转化率。方法:把医共体管辖范围内确诊的160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划分成不同的预防等级。一级预防患者需要早期识别并控制危险因素,纳入二级预防的应该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对症治疗,三级预防的应该在不能根治的情况下,尽量延缓病情。对干预3个月、6个月的分级诊疗干预效果、医共体中医务人员认知障碍的诊断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利用医共体平台开展轻度障碍分级诊疗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延迟回忆项中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命名、注意力等方面都产生差异,医共体人员认知障碍的诊断能力得到提升,数据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资源能够在医共体共同利用,经过分级诊疗体系干预治疗患者的认知能力有所提升,同时,还可以提高区域范围内轻度认知障碍的人群知晓率、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现率,专业医疗人员对于早期危险因素的筛查及干预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 医共体;轻度认识障硬碍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4-0140-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的发生明显增加,据相关权威机构报道,全球约每3秒就有1例新发痴呆患者,痴呆是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最大全球公共健康和社会保健挑战之一。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作为痴呆的早期表现,若不早期识别和正确干预,将会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社会产能的最重要的疾病群体[1]。早期识别认知障碍,控制危险因素,是阻断对痴呆的发病及发展是明确有效的,其可使痴呆年发病率下降率可达9%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与综合治疗已成为临床的主要发展趋势。 以医共体平台做为基础,建立认知功能障碍区域性分级诊疗体系,完善覆盖区域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做好早期识别及筛查、风险因素基础干预的工作,可以提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干预与综合治疗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共体管辖区域内任何疑似有认知障碍或55岁以上愿意接受认知检查老年人群,入组标准:(1)符合美国神经疾病诊断分类统计手册第四版中的轻度神经认知损害研究诊断标准及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2)年龄5580岁;(3)主诉或知情者报告认知损害[2];(4)客观检查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证据;

MoCA≤26,24≥MMSE≥21FAQ≥5分。排除标准:(1)严重视力、听力障碍;(2 精神病史;(3)最近服用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4)不配合或无法完成所有评估量表者。将确诊为轻度认识障碍的患者1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56.02±8.02)岁。观察组患者80例,男性6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53.31±7.25)岁。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干预,观察组采用组分级诊疗体系进行干预,两组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收入病例进行年龄、性别、血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各量表(MMSEMoCAFAQHAMD-17)、MR脑白质疏松评分、微出血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把观察组人群划分成不同的预防等级。采用CDTMini-CogMMSEMoCAFAQ评估,达到正常标准人群采取一级预防[3],需要作好早期识别并控制危险因素。确诊为轻度认知障碍的人群纳入二级预防,应该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对症治疗,确诊为痴呆的人群纳入三级预防,应该在不能根治的情况下,尽量延缓病情,干预诊疗3个月和6个月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MoCA量表干预情况进行评分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如为正态分布资料以(x-±s)和非正态分资料以(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描述指标用频数、构成比及百分率(%)表示;检验水准取α0.05。相关危险因素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 医共体平台轻度障碍分级诊疗干预分析

从两组干预前后MoCA量表评分情况来看,利用医共体平台开展轻度障碍分级诊疗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延迟回忆、抽象、命名项中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注意力、抽象、延迟回忆及定向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医共体中医务人员认知障碍的诊断能力

从社区卫生机构和二级医疗机构人员的诊断正确率来看,3个月后,社区医务人员诊断准确性得到很大提升6个月后,社区医务人员诊断能力和准确性基本与二级医构机构持平。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认知障碍的诊断正确比例(% 3.结论

充分利用好医共体平台,整合区域范围内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及服务能力,建立区域化诊疗规范,在医共体中实现诊疗服务的同质化,使优质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到轻度认知障碍防治体系的建设。通过该模式进行诊疗干预[5],患者在命名、记忆力等认知能力有着显著的提高。还可以提高轻度认知障碍的人群知晓率、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现率,特别是提高血管因素的防控能力,区域范围内专业医疗人员对于早期危险因素的筛查及干预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最终达到降低痴呆转化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义春,王韬.医联体项目重要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6):33-36.

[2]方鹏骞,韩秋霞,谢俏丽,等.分级诊疗背景下我国城市二级医院发展策略分析[J].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7):500-502.


[3]赵慧童.天长市县域医共体新农合按人头总额预付制对分级诊疗影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2018.

[4] Monastero R,Mangialasche F,Camarda C,et al.A systematicreview of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Alzheimers Dis , 2009 , 18 : 11-30

[5] Schroeter ML,Stein T,Maslowski N,et al.Neural correlat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systematic and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involving 1351 patients.Neuroimage,2009,47:1196-12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a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