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切创作综述

2023-01-08 16:4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库切创作综述》,欢迎阅读!
库切,综述,创作


库切创作综述



一,库切创作概述

库切是继纳丁 戈迪默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南非作家,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库切的小说“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他的作品《耻》《等待野蛮人》《国家中心》等正是这种风格的典范之作。这几部作品“构思纤美精巧、文白韵味深刻、分析精辟入微,是难得一见的闪光之作。此外,库切在批判西方文明的理性主义和伪道德方面也笔锋犀利、入木三分但库切的小说也存在是非不清的观点,尤其是在一些泾渭分明的问题上 典皇家颁奖委员会在其颁奖辞中,指出库切的获奖理由为: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库切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

库切的父亲是荷兰裔南非人,祖上在17世纪来到南非,参与了南非种族隔离的构造。历史赋予了库切殖民者和后殖民者的身份,但他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又使他成为了边缘人。他的母亲具有英国血统,他进的是英语学校,写作也使用英文。作为一个说英语的南非荷兰人,库切从儿时起便受到英裔和荷裔白人社会的排斥,加之,库切的家境并不好,处于权力的边缘。由于父母的工作变动,库切经常要面对因搬家带来的重新适应生活环境的问题。尽管身为白人,库切从很早起便感受到了文化置换导致的边缘人的身份带来的痛苦。

在南非文学中,现实主义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南非白人作家,如奥利弗斯奇伦尔、纳丁戈迪默等,都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同时,把写作的中心定位于南非负责的历史境遇、动荡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随着黑人意识的觉醒,文化运动迭起,现实主义成为主要的创作手法,其宗旨主要在于使文化最大可能地接近底层读者,并构建民族文化。酷企鹅的创作就始于这一时期,其早期作品《幽暗之乡》1974《国家的心脏》1976)中可以看出南非的写作传统对他的影响,但他独立的创作思想也开始得以表现,不再局限于南非情境,创作方法也表现出灵活性。纵观其创作,可以看出他的作品直接涉及南非的并不多,而且创作手法更具有现代性。

库切的小说的创作视域不仅仅局限于表现南非人的生存境遇,他的表现主题往往是从人类整体的概念上来理解的。1980年,库切创作的《等待野蛮人》把时空、人物、情节的界限模糊化,给作品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寓意。2002年的作品《伊丽莎白 科斯特洛:八堂课》中所讨论的话题几乎没有一个是局限于南非的历史之中的,而是涉及了动物保护、道德等问题。

同时,库切的作品往往是放在世界的文化背景上进行创作的。如《迈克K的生活和时代》1983《福》1986《圣彼得堡大师》1994)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往往直接来自于一些世界性作家的经典文本。《福》中,作者把笛福(Defoe)的名字拆解成foe(敌人),在文字游戏中衍生出新的意义。《彼得堡大师》可以看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伪传,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实经历和作品进行了解构性的处理,杜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69年的一次旅行,虚拟了其与继子巴维尔之间的一段情感经历。《伊丽莎白 科斯特洛:八堂课》2002)一书充满了哲理思辨色彩,而且是由主要人物的对话构成,






多声部的叙述瓦解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类似于《拉摩的侄儿》

除了以上作品之外,库切的主要作品还有具有童年自传性质的《童年时代:外省生活场景之一》1997,追溯自己青年时代生活的《青春:外省生活场景之二》2002,二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成长故事。2000年出版的《陌生的海岸:1986-1999散文选》是一部文学论文集,讨论了笛福、里尔克、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这些文学随笔先后创作于1986年至1999之间,散见于各大报刊,2002年结集出版。

库切的作品一度获奖,《幽暗之地》获得南非默夫洛—波罗墨奖,《国家的心脏》获得南非最高奖CAN奖,《等待野蛮人》获得布莱克纪念奖等奖项,为库切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而《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出版当年就赢得了英语文学界的最高荣誉——英国布克奖。1994年,《彼得堡大师》获得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1999年,库切因《耻》再度获得布克奖,2003年,他因《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除此之外,库切还曾获得“耶路撒冷奖”、普利策奖等奖项,成为获奖最多的英语作家之一。

二,代表作《耻》 1,内容概述

2003年,库切因《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看似一部一般的畅销书,写52岁的白人教授戴维卢里一段不光彩的人生经历。虽然身为开普敦大学的教授,卢里不但招妓,还引诱了年仅20岁的女学生梅拉妮并与之私通。事情败露后,卢里名誉扫地,被逐出大学,他来到乡下,与女儿露西一同居住。某天,三个黑人对卢里和露西进行了袭击,他们强暴了露西并殴打了卢里,之后露西怀孕,但面对这种耻辱,露西选择的是忍气吞声,生下罪犯的孩子,并沦为与这起暴力事件有关的黑人佩特鲁斯的小妾,还把自己的土地给了佩特鲁斯。卢里终于来到动物保护站工作,给狗安排火葬,并彻底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2,作品分析 1)主题:耻辱

《耻》这部作品中,耻辱无处不在。主人公卢里和露西都蒙受着巨大的耻辱。身为教授,卢里不但招妓,甚至还与学生私通以致被革除教职,身份沦落,最后甚至要在动物保护站工作,这都是莫大的耻辱。而作为一个白人女子,露西不但被黑人侮辱并怀孕,还要忍气吞声地生下罪犯的孩子并要下嫁给黑人为妾以求保护,这更是难以洗刷的耻辱。然而卢里和露西的耻辱远非个人、家庭的耻辱,而是南非白人的民族之耻,也是南非这个国家的耻辱。 2

《耻》反映了在南非的土地上,白人统治者的衰落和黑人的崛起,书中的白人如卢里和露西身份、地位每况愈下,甚至要靠黑人保护才能得以生存,而过去曾经被白人奴役的黑人,则成了土地的真正主人。

卢里和露西正是殖民主义的替罪羊。他们生活的南非,虽然已经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却远没有结束。袭击卢里和露西的三个黑人并非要泄私愤,而是对整个白人社会进行报复。正如卢里所说,“他们的行为有历史原因,“这事看起来是私怨,可实际上并不是,那都是先辈传下来的。”在那场令人发指的袭击事件中,实施报复的除了两个成年人之外,还有一个孩子,可见这种种族间的仇恨会向下一代蔓延,这些都是种族隔离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VT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