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育儿知识】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欢迎阅读!
【育儿知识】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长辈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羊有跪着吃奶的优雅,而乌鸦有反哺的美德。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衡量一个人行为的基本标准。它体现了最基本的人性和道德观念。“孝道”的时代传承,确实为促进社会稳定、确保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几千年没有社会保障的养老问题。它所支撑的父权制已成为中国子孙世代传承的精神支柱。
“孝”的核心内涵就是爱敬长辈。家庭内的孝,是指赡养父母,衣、食、住、行、思想上照顾老人,尽人子之责。家庭外,家庭宗亲长辈、外戚长者,还指社会上所有长辈。所以孝的内容不仅仅是实现长辈的愿望,力求上进、实现人生价值、最终报效民族和国家更是孝的表现。孝道是民族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几千年沿袭的做人准则,也是中华文化的本源之一。11岁的朱洪山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与外公、外婆感情很深,去年6月,外公去世了,外婆被接到他家来住,可后来听说家人要把原来的老房子卖掉,外婆说什么也不愿意。家人无奈只好随她搬回原来的房子居住。小洪山看到妈妈及其他亲属都忙于生计,顾不上陪伴老人,在一次家庭会议上,小洪山自告奋勇地替大人承担了陪伴外婆的任务。
奶奶的家离他家大约一公里远。他每天放学后花时间做作业。晚饭后,他去奶奶家做一些艰苦的工作,比如提煤和倒炉渣。他还陪奶奶看电视、聊天、讲故事和讲笑话。他已经一年多没停过了,这让这位78岁的祖母感到非常高兴。
10月初的一天,洪山偶尔看见外婆与其他老人一起去听健康讲座,其他老人都搬着方便轻巧的小马扎,而外婆却搬着又重又硬的木制方凳,于是他就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时间到附近的农业连队拾花挣钱,给外婆买了一个马扎。外婆心里特别高兴,逢人便说:
“我的外孙是个大孝子,这是我的福气呀!”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无孝敬父母的美德,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上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忠诚。因此,妈妈千万不要忽视培养小学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我老了,人也老了;我年轻了,人也年轻了。”新一代母亲有责任教育孩子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尊重其他老人,照顾好孩子,在全社会创造尊老爱幼的诚实民俗。 【妈妈应该这样做】 做一个孝顺孩子的榜样。
晓琳是个很孝顺的人,她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双亲。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在休假日,晓琳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女儿欣欣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
些家务,与老人共聚同乐。天长日久,欣欣耳濡目染,也逐步养成了尊敬长辈、孝敬妈妈的好习惯,对晓琳非常孝顺。妈妈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妈妈的态度,直接受妈妈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孝心就是在一代代父母的身体力行中传承、沿袭下来,就是在妈妈的榜样作用下养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一颗孝心,妈妈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2.从小处做起,从小处做起。
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妈妈的健康,要帮妈妈分担忧愁,要帮助妈妈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妈妈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小学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从为别人付出的体验中才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感受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
3.让孩子们理解母亲为养家所做的艰苦工作。
为了让儿子卡卡了解挣钱的辛苦,妈妈每月给卡卡定了4个劳动日。在劳动日里妈妈不给卡卡零花钱,而让卡卡自己来挣——干家务,妈妈支付卡卡相应的报酬。这天又是劳动日,卡卡想要一个玩具熊,为了挣够所需的钱,卡卡一直干活到下午。等卡卡把玩具熊抱到怀里的时候,卡卡不由得叹气,“妈妈每天都这样辛苦,真是不容易啊!”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妈妈的工作情况,不知道妈妈的钱是怎样来的,只知道向妈妈要钱买这买那,认为妈妈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孝敬妈妈呢?为此,妈妈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的情况和收入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妈妈的钱得来不易,孩子自然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产生对妈妈的感激和敬重。
4.为孩子制定孝顺的家庭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必须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样才能用正确的言行规范自己。妈妈可以给孩子设立“五要”、“五不要”的孝道家规。“五要”是要了解妈妈、要亲近妈妈、要关心妈妈、要尊重妈妈、要体贴妈妈。“五不要”是不要影响妈妈工作与休息、不要惹妈妈生气、不要和妈妈顶撞、不要独占独享、不要虚荣攀比。
5.让孩子学会感恩。
恩恩是个十分懂事的孩子,他特别心疼父母。有一次,恩恩正在上课,突然肚子很痛,浑身冒汗,脸色也变得苍白,老师看见了,连忙给恩恩妈妈打了电话。妈妈得知后,焦急万分,原来30分钟的路程只用了20分钟就赶到了,并迅速地把恩恩送进了医院,幸好没事,但看到妈妈楼上楼下又找医生又拿药,忙得满头大汗,恩恩被这温暖的亲情感动了,扑到妈妈怀里说了声“谢谢”。妈妈的眼圈刹那间红了。感恩之心是孝心的亲情基础。做妈妈的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妈妈的辛苦,体会妈妈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妈妈对孩子
的亲情,体会妈妈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爱。因此妈妈不妨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一天的情况:起床、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上班等,让孩子体会到妈妈是如何关心自己的,如孩子生病了,妈妈怎样心疼,怎样整夜地不睡觉护理孩子……细节最能感染人。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如为妈妈梳梳头、给爸爸捶捶背,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LTj.html